《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是作者“山的那边”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山的那边山的那边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穿越到大唐武德九年,成为皇太孙,结果发现,父亲是李建成?关键是,明天便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日!距离皇太孙体验时间还有一天,李承宗深思熟虑后,决定黄袍加身!“皇爷爷,我现在节制天下兵马,要你一样东西,你不会不给吧?”“爹,你还年轻,要把重心放在怎么当好太子上,不要总想着谋取皇位,取我而代之,把路走歪了,会毁了你自己!”“世民二叔,别怪我说话直,皇位的水很深,我怕你把握不住,所以我来!”“元吉四叔,你听说过曹操的故事吗?”看着李承宗黄袍加身,坐在龙椅上,接受万邦朝贺,一时间,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懵了。...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是作者大大“山的那边”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山的那边山的那边。小说精彩内容概述:亦有人对着老妇少孺破口大骂着滚蛋,然后离去。老妇少孺当中,一个祖母年纪的老妇人,牵着一名女童的小手,哀求着从粮店里走出的一个中年男人能给她点粮食,然而只得到对方冷漠的眼神。老妇人牵着女童小手追上去又叫了两声,却见对方头也不回的离开。这时,老妇人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眼睛一亮,将女童抱起来,扑通一下...
免费试读
李承宗望向外面,发现此时的东市很是萧条,地面上有摊位的痕迹,但此刻,却不见一个摊位。
大多店铺,都已关门。
开门的店铺,看不见行人光顾。
倒是不远处的一个粮店,此时门口围满了人,一边往里面挤,一边嘴里嚷着买粮。
在外围的,是一帮老少妇孺,个个衣衫褴褛。
看到有人从粮店买粮出来,一帮老少妇孺便围了上去,乞求对方给些粮米。
买到粮的人当中,有人将粮米紧紧抱在怀中,低着头快步离开。亦有人对着老妇少孺破口大骂着滚蛋,然后离去。
老妇少孺当中,一个祖母年纪的老妇人,牵着一名女童的小手,哀求着从粮店里走出的一个中年男人能给她点粮食,然而只得到对方冷漠的眼神。
老妇人牵着女童小手追上去又叫了两声,却见对方头也不回的离开。
这时,老妇人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眼睛一亮,将女童抱起来,扑通一下跪倒在马车跟前,看着坐在车位置上的一男一女,哀求道:“两位菩萨,行行好,给我们一口吃的吧,我跟我孙女,已经两天没吃东西。”
徐玥见状,心生不忍,转头看向车厢之中。
车厢内,李纲、魏征也注视着李承宗。
李承宗仿佛没有听到车厢外面响起的哀求声,语气平静道:“继续往前走。”
王晊立即控制着马匹,朝东市中心大街而去。
徐玥望着马车后面那老妇人失望的神色,喃喃自语道:“太可怜了......”
这时,车厢内响起李承宗的声音:“她们确实可怜,可是,像这般可怜的人,街边到处都是,你救的过来吗?”
徐玥闻言,望了望马车四周,果然有很多妇孺在街边乞食,顿时沉默起来。
车厢内,这时响起李纲的声音:“《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说,做父母的疼爱孩子,是要为他们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李纲凝视着李承宗,说道:“老臣若是没有料错,殿下不是不想帮那个老妇人,而是知晓,给那老妇人和那女童一口吃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粮价一日掉不下来,百姓便一日陷于水火,关键还是要将粮价压下去。”
李承宗注视着车外的境况,缓缓说道:“李少保所言,正是我心里所想。”
说着,他收回目光,望向李纲和魏征,问道:“你们知道现在粮价是多少吗?”
魏征立即点头道:“臣知道,今天东市和西市的粟米,一斤就要三百文钱,稻米的价格,一斤则要三百五十文钱。”
“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在涨价,而且每天一个价格,只涨不跌。”
魏征说完叹了口气道:“再这样下去,真不知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承宗微微皱眉,粮食竟然这么会这么贵。
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一个酒楼,酒楼的大门上,有一块门匾,写着“清风楼”三个大字。
门匾底下,站着两名伙计,正给清风楼招揽生意。
李承宗提起手指,指了指那里,问道:“粮价现在涨到这个地步,这酒楼竟然还能开的下去?”
魏征沉吟道:“据臣所知,这清风楼,大不一般,多是有钱商贾和富家子弟去的地方,别的酒楼受粮荒影响,这个时候开不下去,清风楼不会,有的是富家子弟来这设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