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大明最强崇祯帝》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朱由检”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由检王承恩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穿越成为明朝最倒霉的皇帝——吊死的崇祯东林党、后金、流寇,总有刁民想害朕开海禁、造大炮,建立京营,平虏军、定虏军,让鞑子知道,大明也有热血男儿你们要削藩,老子要给藩王封地、军队你们要重文轻武,老子要给武将军队与财权宁可送给武将、藩王,也绝不把大好河山送给胡虏!看自挂东南枝的朱由检如何在高端局里挣扎求生!......
小说《大明最强崇祯帝》,是作者“朱由检”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朱由检王承恩,小说详细内容介绍: “另,调拨粮草一百万石前往西安,给洪承畴做军粮,兵部侍郎……” “臣在,你亲自押运,一定要亲手交给杨鹤、洪承畴,该有克扣军粮者,斩!” “臣遵旨。” 兵部侍郎亲自押送粮草赶往西安,杨鹤出城二十里迎接,除了,粮草还有从河南武备领取的两万铠甲辎重,兵器。 河南武备是杨景辰在开封兴建的兵器工厂...
阅读最新章节
“斩首不会有假吧?”朱由检又问。
“额,兵部派员已经核实,是真的。可是……”
“还记得朕说过什么吗?”朱由检突然站起身,手里摇动着捷报,道:“朕说过,只要仗打赢了,除了老婆不能给,朕什么都可以给!没有罪加功臣的道理。”
朱由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人,不是嘴炮党。
“王承恩,传旨,三年之内,朝廷内外不得参杨、洪二人,否则以谋逆论处。”朱由检给朝廷立下规矩,也是为了安杨鹤、洪承畴的心。
“臣等遵旨。”东林党各位大佬纷纷把头缩了回去,皇帝下了死命,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哦往枪口上撞,朝争不能蛮干,要讲策略。
“另,调拨粮草一百万石前往西安,给洪承畴做军粮,兵部侍郎……”
“臣在,你亲自押运,一定要亲手交给杨鹤、洪承畴,该有克扣军粮者,斩!”
“臣遵旨。”
兵部侍郎亲自押送粮草赶往西安,杨鹤出城二十里迎接,除了,粮草还有从河南武备领取的两万铠甲辎重,兵器。
河南武备是杨景辰在开封兴建的兵器工厂,由于得到朱由检的大力支持,并采取流水作业,每日可生产弓箭三万支,铠甲五千,刀剑三千。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兵工厂,主要供应京军使用。
与此同时,朱由检又在南京兴建了南直隶武备,将过去火器,兵器制造合并如武备,归兵部管辖。
“大人可是雪中送炭呀!”杨鹤看到绵延数里的运粮队和运辎重的队伍,感动的老泪纵横。
兵部侍郎是个捧高踩低的能手,朱由检对杨鹤、洪承畴的宠爱已经溢于言表,三年不参,这是何等的宠幸,哪里能得罪?
“老大人,本部哪敢贪天之功?这些都是皇上的恩典,皇上可说了,缺一件兵器,少一粒粮食,都要本部提头来见。”兵部侍郎笑着从怀中取出交接文书和物资清单,递给杨鹤道:“老大人赶紧安排人查验清楚,给某签个字,某也好回去交差。”
“不急,下官已经备下酒宴,给大人接风。”杨鹤一脸殷勤,兵部是顶头上司,得罪不起。
“不不不,先查验,再吃饭。”兵部侍郎生怕夜长梦多,这一路上自己可是担惊受怕,好不容易可以把烫手的山芋丢出去,不查验清楚,他哪能吃得下饭。
在兵部一再要求下,杨鹤安排人手点查,一石粮食都不缺,一件兵器都不少,这在大明朝是罕见的。
兵部侍郎这才安下心,与杨鹤去赴宴。
酒宴还是丰盛的,虽然陕西大旱,灾年,可是丝毫不耽误这些大官大吃大喝.
当然,杨鹤算是简朴的,这也是听了洪承畴的话,不敢怠慢,这才从缴获中调运物资,准备了盛宴。
“洪巡抚不在?”兵部问道。
“嗨,这陕西的乱民猖狂得紧,最近已经有几股流窜到西安附近,这不,下官手里目前能调动的只有洪承畴手里的两万多人,他可不就是……”
“什么?陕西卫所驻兵二十多万,怎么会只有两万可调兵马?”兵部故意提高的音调。
“陕西巡抚、陕西都指挥?怎么回事呀?三边总督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总兵。朝廷的制度,你们敢不遵从?”
“大人,臣等不敢呀!”
兵部一发火,陕西大大小小的官员跪了一地。
心里那个骂呀,平日里拿孝敬的时候,兵部这帮王九蛋一个比一个来劲,一遇到事情了,就把锅甩给我们,真是无耻!
杨鹤这个心理解气呀!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落樱轻阅》回复书号【4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