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 小说介绍 这是一部作者为之准备了六年之久,耗时一年多完成的小说。小说写的是张夏红、倪大山和倪淞钦一家三口之间发 生的真实故事。倪淞钦成为高中生后,他与父母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有时间就沉溺于游戏当中,倪淞钦越来越难教育。张夏红作为母亲反思一路陪儿子倪淞钦走来的点...
《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 小说介绍
这是一部作者为之准备了六年之久,耗时一年多完成的小说。小说写的是张夏红、倪大山和倪淞钦一家三口之间发 生的真实故事。倪淞钦成为高中生后,他与父母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有时间就沉溺于游戏当中,倪淞钦越来越难教育。张夏红作为母亲反思一路陪儿子倪淞钦走来的点点滴滴,她和倪大山工作之余沉迷于“垃圾快乐”,倪大山整天不着家,喝醉了回家就骂人,而张夏红有时间就追剧,他们没有做到为人父母的“身教”。痛定思痛,张夏红决定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此,张夏红走上了看书、摘抄、写反省日记的修行之路,她要终生做好倪淞钦的“身教”。张夏红看着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入迷的倪淞钦,她脱口而出:”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我要成为一名小说家,我的第一部小说就叫‘’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今天,这部小说总算”面世“了。。书中主要讲述了:这是一部作者为之准备了六年之久,耗时一年多完成的小说。小说写的是张夏红、倪大山和倪淞钦一家三口之间发 生的真实故事。倪淞钦成为高中生后,他与父母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有时间就沉溺于游戏当中,倪淞钦越来越……
《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免费试读 免费试读
亲爱的儿子:
你好!
首先,妈妈要恭喜你顺利升入高中,进入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将是你最后与爸妈朝夕相处的时期,上大学以后,你就要离开爸妈了。
儿子,你有这样的经验吗?当你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你的前方100米之外,有一个你非常喜欢的朋友,你想追上去与他同行,但是,你总是追不上,你们之间总是差了这“100米”,除非你辛苦点、累点、出点汗,用“跑”才能追上你的好朋友,妈妈爱走路上班,所以有好多次这样的经验。
你升入高中,我相信你的内心深处同爸妈一样有点小遗憾,“18分”把你拒之曙光中学快班行列。平行班到快班就像前面说的那“100”米,平行班到特快班就像距离“200”米,如果你同快班、特快班的学生一样努力,你永远就差他们“100米”、“200米”,高考时也就差了这么“100米”、“200米”。“龟兔赛跑”只是童话,可惜不是现实,如果快班和特快班的学生能“睡一觉”等等你就好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学习越好的学生越努力,简直就是抬高“行情”。儿子,高中三年我建议你用“跑”,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负青春。
爱你的妈妈:张夏红
2014年8月20日
倪淞钦进入青春期后,张夏红感到与他的交流越来越困难了,张夏红决定通过文字的方式与他交流沟通,为此她专门买了一本厚厚的黑色笔记本,希望这本笔记本能搭建起一个与倪淞钦交流沟通的平台。
张夏红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写下两段话:
这里将记录倪淞钦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三年,对于倪淞钦和我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倪淞钦高中三年将迎来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时刻——成人礼和高考,成人礼意味着倪淞钦已长大,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倪淞钦未来的职业走向,对于父母来说,高中三年是倪淞钦最后日夜陪伴的日子,以后,倪淞钦将离开父母独自闯荡,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高中三年,我们将陪伴淞钦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并以此笔记本为纪念,它将记录倪淞钦与我们共度的那些时光。我和倪淞钦都可以来此书“走走”——不管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写下我们之间那些快乐的事、痛苦的事。
人生在世,也许前一秒很幸福,下一秒就难过了。幸福时尽情快乐!痛苦时坚持住,坚信下一秒就快乐了!如果遇到太难过的事,只允许自己难过一天,一觉醒来,又要高高兴兴投入活色生香的生活。
2014年8月19日
张夏红在黑色笔记本上写下了前面那封信,那是这本厚厚的黑色笔记本的第一篇文章。
张夏红的长项是写信,记得读中专时,她写给父母的信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学们都夸她写得感情真挚,打动人心。万事开头难,张夏红肯定从“长项”入手,能不能吸引倪淞钦来此书“走走”。
90年代初,张夏红毕业时,国家还包分工,一般情况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工作,如果跨地区分配,留省城要交5000元,分配到其他州县要交3000元。班主任在班上宣布各单位要人的名额,还有已交钱同学的单位,申明这些单位是已交钱同学的单位了,大家就不要去报了。没交钱的同学下去后好好想想,想去哪个单位,认真填写志向书,填好后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对张夏红就像女儿般的喜爱,因为班主任家只有三个儿子。当时,同宿舍的同学还戏称她为班主任家的“儿媳妇”。之前,班主任就私底下问张夏红是否愿意留在本地私企,当一名打字员。那时电脑还没普及,张夏红所在的中专只有20台电脑,张夏红他们班有52个学生,每周两节电脑课,都是轮着上机,对于打字,张夏红只学了点皮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张夏红自然不敢答应了。
张夏红父母都是省属某企业的工人,但父母不会存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月光族”,自然没有钱交,只能回自己的州工作了。张夏红就选择了自己所在州的南方春雷市夏雨镇春雷监狱。
那时,大学和中专毕业生都是干部,张夏红是中专毕业生,自然就是干部。1995年,公务员过渡考试后才叫公务员,也叫警察,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张夏红这一类警察称做监狱警察,简称“狱警”,春雷监狱是一所男犯监狱,女性警察不能直接参与男犯的管理。
有一天,张夏红一个办公室的老大姐对她说道:“你可要好好挑一挑,我们单位男女比例可是7:1”。由于关押男犯,所以女的就不好安排工作,每年单位要人都是男多女少,用他们大领导的话来说,女警察就是搭“杂粮”,男警察才是“主食”。工作上的劣势,婚姻中的优势。
张夏红工作一年,就嫁给了早她工作三年,同为中专生、同为干部的倪大山,张夏红22岁,倪大山26岁。
说起张夏红之所以这么早就结婚,还是因为“穷”。
倪大山家是农村的,父母生有六个孩子,大姐小学毕业后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大姐长大后远嫁南方某城,把上小学的六妹接到身边抚养,一直到大学毕业。二姐是南方某县城的小学教师,结婚后也把五妹接到身边,一直供养到某糖厂工作。倪大山排行老三,也是唯一的儿子,按规定是要抚养四妹,但四妹初中毕业就到大姐的城市做生意,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倪大山成家自然就靠不了父母,张夏红的弟弟还在读书,她的父母也没有多余的钱。
一天晚上,倪大山晚上进监出来,到张夏红的宿舍找她。倪大山神色凝重地对她说道:“听说单位要房改,以后不能白住,要出钱的,现在买房便宜,以后就贵了。我们两家都没有钱,现在我有5000元的存款,应该够买一套小户型的,刚好单位新盖好一栋楼房,准备分给新婚夫妻,我们明天就去当地民政局把结婚证领了。”张夏红低头沉思起来,没有马上答应倪大山那很现实的求婚。
张夏红工作时,单位的房子紧张,不过到她工作时已改善很多,之前的女干部分到结婚的家庭去住,人家小夫妻卿卿我我,单身警察在人家家里住特别扭。有的女警察住着住着变成了“小三”,成了人家婚姻的破坏者,都是房子惹的祸。张夏红和一起参加工作的二个干部分到结婚才能住的套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这是对她们女干部的优待,男干部和工人都住在单位的青工楼。
张夏红与家在本单位的校友住大卧室,校友住家,基本上就是她一个人住大卧室,另一个一起工作的干部住小卧室。本来客厅是没人住的,但小卧室的干部喜欢热闹,把她一起上班的同事叫来与她们一起住,那个干部拉了一个帘子,就在客厅住下了。
刚开始,三人处得还不错,三个人过起“小日子”,买菜的买菜,做饭的做饭,洗碗的洗碗,分工合作,钱方面当然是AA制。直到张夏红与倪大山谈起恋爱,这种和谐就被打破,矛盾也慢慢出现了。
张夏红和倪大山每天一起吃饭,有时去单位食堂吃饭,有时就去小吃店打牙祭。住小卧室的干部喜欢热闹,经常叫朋友来做饭吃,吃完后接着打牌,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经常玩到三更半夜,住客厅的同事受不了,结婚后就搬走了。
之前,有男干部到张夏红她们宿舍找她们玩时,住小卧室的警察总要介绍张夏红是倪大山的女朋友,与张夏红同住的校友,她则介绍,她的男朋友在外地,还没有调过来。张夏红的校友很生气,私下对张夏红说道:“生怕我们两个抢她的风头,本来还想保密,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再挑一挑,省得调工作难。”校友与男朋友是同班同学,读了两年中专,谈了两年恋爱,两人是一见钟情,男朋友分回他所在的州县工作,两人不得不暂时分开。张夏红倒是没什么,她第一眼见到倪大山就认定了对方。
张夏红想到越来越紧张的宿舍关系,又想想倪大山所说的现实情况,害羞地点头答应了倪大山的求婚。
那时结婚和离婚,都要经过组织同意,分管领导不同意,是不能结婚和离婚的。张夏红好朋友的丈夫有外遇,朋友要离婚,但领导不同意,领导认为他们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上大学时是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起分到春雷监狱工作。这一拖,两人就没有离婚,那时领导的干预就像《民法典》给夫妻离婚前的冷静期一样,张夏红的好朋友一直过得很好,后来,夫妻俩人还生了一个儿子。
第二天,倪大山拿着单位开好的结婚证明,高高兴兴地和张夏红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
朋友在一起聚会时,每每提起求婚这个话题,张夏红都会对朋友说道:“我的求婚是世界上最不浪漫的,太现实了,没有电视上的钻戒,没有玫瑰花,更没有那深情一跪。”
婚后,倪大山和张夏红一直没要孩子,一方面是因为90年代初,在单位上生孩子要排指标,有指标才能生孩子。春雷监狱医院主管计划生育的医生,见到张夏红这些年轻夫妻,都不忘叮嘱一句:“小心一点,没有指标千万不能怀孕。”没有指标怀孕,单位都要让你流产,如果硬要生,没有指标怀孕的夫妻就成了单位的典型,大会小会都挨批,还要被扣钱,再不去做人流,就开除公职为最重的处罚,最后为了保住饭碗,没有指标怀孕的年轻夫妻不得不去引产。另一方面,倪大山认为张夏红太小了。婚后三年,张夏红想要个孩子,倪大山说道:“我领两个孩子领不动,两个抢冰淇淋怎么办。”
结婚四年后,两人升级为父母,倪大山30岁,张夏红26岁,从此开启了“他们仨”的生活。
小说《与其盼儿子成材,不如盼自己成材》免费试读试读章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