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朱门春馔:厨娘掌宫录》,讲述主角柳蕙李三娘的爱恨纠葛,作者“沁湘”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宫闱无主,膳食局成了暗箭场。杂役厨娘柳蕙蹲在灶下擦了三年铜锅,终于等到露一手的机会——太妃要‘滋阴补身’的汤,她往鸽肉里埋把枸杞,解了里头藏的巴豆;宠妃要‘讨帝王欢心’的点心,她揉团面捏成并蒂莲,把夹在酥皮里的匿名信,蒸成了黏糊糊的糖心。直到那夜,冷脸皇帝掀了她的食盒,却独独端走那碗没放调料的白粥:‘当年掖庭老妈妈煮的,就是这个味。’柳蕙这才惊觉——原来她熬的不止是膳食,是十年沉冤的真相,是他藏了二十年的,半颗真心。”...
古代言情《朱门春馔:厨娘掌宫录》,由网络作家“沁湘”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柳蕙李三娘,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春桃姐姐先请,我换身干净衣裳就来。”去慈宁宫的路上,春桃踩着满地碎琼,絮絮说着太后的旧事:“太后年轻那会儿最爱往尚食局跑,说是看厨娘们做点心比看大戏还热闹。尤其有位姓柳的厨娘,做得一手绝好的梅花雪酥,太后总说‘柳厨娘的点心,能把人香回娘胎里’。”柳蕙的脚步顿了顿...
朱门春馔:厨娘掌宫录 阅读最新章节
灶火映得她额头沁出薄汗,忽然听见廊下有人喊:“柳厨娘?春桃姐姐找你呢!”
她直起腰,就见春桃提着茜色裙角往这边走,鬓边的珠花随着步子轻颤:“太后用过早膳就念叨,说昨儿的雪酥吃着不过瘾,要你再做两样家传点心。”她凑近嗅了嗅,“你身上这股梅香倒比昨儿还浓,莫不是把梅枝揣怀里了?”
柳蕙低头笑,指尖绞着围裙角——今早她特意去后苑折了枝梅,泡在温水里蒸了半个时辰,水汽里浸着梅香,连灶房的抹布都染上了清味。
“春桃姐姐先请,我换身干净衣裳就来。”
去慈宁宫的路上,春桃踩着满地碎琼,絮絮说着太后的旧事:“太后年轻那会儿最爱往尚食局跑,说是看厨娘们做点心比看大戏还热闹。尤其有位姓柳的厨娘,做得一手绝好的梅花雪酥,太后总说‘柳厨娘的点心,能把人香回娘胎里’。”
柳蕙的脚步顿了顿。
她望着春桃发顶的珠花,那珠子在日头下泛着暖光,像极了母亲当年戴的那对珍珠簪。
“那位柳厨娘...可还在宫里?”
“早没影了。”春桃踢开脚边的雪团,“我进宫时老宫娥们说,她犯了什么事,连名字都被抹了。倒是太后偶尔提起,说‘若那柳厨娘还在,哀家的茶点能多吃半碗’。”
柳蕙垂眼盯着自己的鞋尖,青布鞋面上沾了块面渍,像朵开败的梅。
她记得父亲被押走前,攥着她的手说:“你姑母在宫里当厨娘,若有难处...可她...”话没说完就被公差拖走了。
原来姑母真的在尚食局,原来太后说的“老厨娘”,是她从未谋面的姑母。
“到了。”春桃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
慈宁宫的朱漆门半开着,廊下的老梅树探进枝桠,雪落在花瓣上,倒比昨日更白了几分。
太后正靠在软榻上拨算盘,见柳蕙进来,把算盘一推:“哀家要尝你家传的枣泥山药糕,要甜而不腻的。再做盏桂花酿圆子,圆子要小如樱桃。”她眯眼盯着柳蕙的眉,“可别像昨儿似的藏拙,哀家当年看柳厨娘做点心,火候分毫不差。”
柳蕙跪下行礼,额头触到冰凉的地砖:“太后放心,奴婢定当用心。”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发颤,像片落在水面上的叶子,“只是...不知那位柳厨娘,可是奴婢的远亲?”
太后的手在算盘上顿住了。
她望着窗外的梅树,半响才道:“模样倒有三分像。罢了,你且去做点心,做好了哀家慢慢跟你说。”
从慈宁宫出来时,日头已偏西。
柳蕙沿着抄手游廊往膳食局走,路过御膳库时,脚步不自觉地停了。
那面松砖墙下,第三块砖微微翘起,她前日趁人不注意,把父亲当年的铜勺藏在了下面——勺柄上刻着“柳记”二字,是太医院御厨的标记。
她望着那块松砖,北风掀起她的衣角,凉意顺着后颈钻进去。
可她心里却烧得厉害,像灶膛里未灭的炭——太后说的柳厨娘,父亲被诬的投毒案,藏在松砖下的铜勺,这些碎片正在她脑子里拼出模糊的轮廓。
“柳厨娘?”小宫娥的呼唤从身后传来,“吴姑姑让你去领新置的炊具。”
柳蕙应了声,转身时又瞥了那松砖一眼。
暮色里,砖缝间的雪开始融化,水痕顺着砖面往下淌,像一行要落未落的泪。
深夜,柳蕙蜷缩在窄窄的木床上。
窗外的月光透过纸窗漏进来,在地上铺了层银霜。
她摸黑下了床,从褥子底下摸出个布包——里面裹着块旧帕子,帕子中央,那把铜勺正泛着幽光。
她把铜勺捧到烛火前,擦拭的动作轻得像在抚触婴儿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