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林溪顾砚深的古代言情《体制内大佬,宠我入骨》,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潮气蓬勃的沙沙”,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清贫软糯甜美×权势清冷大佬】【18岁年龄差|极致偏爱|上位者低头宠妻|甜感爆棚】她叫林溪,一身书卷气却命途多舛……母亲重病、债务缠身、恋人劈腿,她站在崩溃边缘,连生存都成了奢望。直到那天,她误闯他世界。他是顾砚深,权势滔天、清冷寡言,江城谁不敬三分的体制高层。却独独对她心动,甘愿低头。他悄悄替她还债,替她安置母亲,替她挡下世俗的恶意,不张扬、不声张,却让她从泥沼中被人捧进云端。外人说她配不上他。他说:“她是我命里的月亮,凭什么配不上?”从高位到卑微,他只为她卸下铠甲。而她,终有一天,也会光芒万丈,站在他身侧,与他并肩。...
热门小说《体制内大佬,宠我入骨》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林溪顾砚深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潮气蓬勃的沙沙”,喜欢古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嗯?”“你这么好,我该怎么办啊?”他捏捏她的脸:“那你就好好养着我吧,等你完全恢复了,我也有点想……收点利息。”林溪:“???”她脸唰地一下红了,啐他一口:“你脑子里都是什么!”顾砚深失笑:“是你自己说要‘怎么办’的,我只是给你点方向。”——林溪出院已经两个星期。刚好是暑期,有足够时间恢复,脸色...
体制内大佬,宠我入骨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他帮她揉肩,揉得她整个人像只懒猫一样靠在他身上,眼睛都快眯起来。
“砚深……”
“嗯?”
“你是不是对所有人生病都这么好?”
他看她一眼,低头轻轻吻了吻她的发顶:“不是,我只对林溪。”
她喉咙一哽,抱着他不肯松手。
顾砚深拍拍她的背:“别太感动,后面还有几套方案我没来得及实施呢。养你,是个长期工程。”
林溪抬头看他,笑着笑着眼眶却红了。
“顾砚深。”
“嗯?”
“你这么好,我该怎么办啊?”
他捏捏她的脸:“那你就好好养着我吧,等你完全恢复了,我也有点想……收点利息。”
林溪:“???”
她脸唰地一下红了,啐他一口:“你脑子里都是什么!”
顾砚深失笑:“是你自己说要‘怎么办’的,我只是给你点方向。”
——
林溪出院已经两个星期。
刚好是暑期,有足够时间恢复,脸色也比住院时红润许多。
按照医嘱,她还需再静养一阵。
但刚刚在王敬舟办公室,她却收到了一个“意外惊喜”。
“林溪,这周末跟调研组下乡,利用暑期提升自己。”王敬舟把一份行程资料递过来,“是省里下发的专项课题,江城大学这边重点支持,我推荐了你。”
林溪愣了一下,“我?”
“你不是之前一直想做实地调研经验积累嘛?这次机会挺难得的。”王敬舟说,“到时候会和几个研究生一起下乡,两周,行程紧一点,但锻炼大。”
她犹豫了一下,“谢谢老师,我……我可以参加。”
从办公室出来,林溪站在教学楼外的树荫下,给顾砚深发了条微信:我周末要去下乡调研,学校安排的课题任务,两周。
一分钟不到,电话就打了过来。
她接起。
“你现在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不能去。”顾砚深语气直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已经出院两周了,饮食也正常了。”林溪知道他担心她,“而且这次是专业任务,王老师亲自安排的,对我论文和后面毕业都很重要。”
顾砚深沉默了一下。
“这趟调研地点是哪里?”
“兴平县南桥村。”林溪答,“有一块做乡村振兴和产业帮扶的试点,前期数据我做过。”
那头依旧沉默。
“我答应你,不熬夜,不吃辛辣,不逞强,不逗留,任务一完成就回来,好不好?”林溪轻声哄他,“顾砚深,我得往前走呀。”
电话那端,他低声叹了一口气,像是放弃了争执。
“……你把车开过去,慢点,别坐大巴。我让陈姨给你备药。”
“好。”
“去了有事,随时打电话。”
“嗯。”
周六一早,林溪和调研组成员一起出发。
她特意穿了舒服的衬衣牛仔裤,头发扎得整齐利落,车后座装着顾砚深提前准备好的保温饭盒、常用药品和一张纸质作息表,每一项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每天晚上十点前睡觉,不准熬夜写稿。
饭前吃药,辣的、腌的、油炸不许碰
累了就停下歇会,别硬撑
纸条上最后一行,还用黑色钢笔写着一句话:
“你是我最惦记的宝贝,别让我担心。”
林溪握着那张纸条,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南桥村地处丘陵,虽说是调研点,但基础设施还算齐全。
调研组安置在村委会旁边的民宿里,男女生分开住宿。林溪每天跟着队伍走村入户,记录访谈、整理数据、拍照,偶尔加班写日报。
夜里睡觉前,她会给顾砚深发个微信汇报当天行程,但他多半没时间回复。
林溪知道,他最近也忙得不轻。
省里正进行一轮年轻干部专项考核,顾砚深作为分管部门的关键人,连日参加多场会议,还负责审核上交报告。
她理解,也从不打扰。
只是每晚睡前,她总会翻翻和他聊天记录,把那句“你是我最惦记的宝贝”看好几遍,才舍得关掉手机。
周五清晨,省委大楼里秩序森然。
顾砚深站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一摞急件,手机却不自觉地放在手边,屏幕时不时亮起,他目光会下意识瞥一眼,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消息。
今天有三场会要开,上午是政策推进协调会,下午要下基层调研,晚上还得加班审核新一轮干部考察名单。他的日程被排得密不透风,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可就在会议间隙,他还是走出会议室,在走廊尽头靠窗的位置站了一会。那是大楼里信号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