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重生十二岁:老太手握空间逆袭》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废材白日梦”大大创作,王二妮赵桂兰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年代无CP金手指日常空间】五十六岁重生十二岁。1966年冬,王二妮这次清醒了:那个自私刻薄的亲娘想再嫁?“行,您走好。”她痛快放手,不再重蹈覆辙当那个被怨恨的“绊脚石”。神秘空间是她的底气,上辈子耽误了,这辈子必须好好长大!吃饱!穿暖!狠抓学习!她用超越年龄的经历和空间的便利,走出一条与前世截然不同的道路。娘有娘的选择,她们有她们的人生。无CP,无狗血,看重生老太如何调教弟妹,在艰苦年代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叫做《重生十二岁:老太手握空间逆袭》的小说,是作者“废材白日梦”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现代言情,主人公王二妮赵桂兰,内容详情为:晚饭时,二妮把剩下的水饺用猪油煎了。铁锅里,饺子底部被热油煎得金黄焦脆,滋滋作响,油香混着面香直往鼻子里钻。煎完水饺不用刷锅又煮了三个地瓜。吃饭时,二妮捧着碗,先喝了一口煮地瓜的水...
重生十二岁:老太手握空间逆袭 在线试读
前世的时候娘不管,有年冬天冻的坚持不住了,想让娘给做一件棉衣,只收到一个白眼和两个字“不管”,气不过顶了句嘴“你生了你就得管”,被娘骂了一晚上,她蒙上头哭着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所以从小自己就是野蛮成长的,很多道理都是在磕磕绊绊活着的过程中摸索明白,靠谁不如靠自己,谁有不如自己有,本事学会了谁都抢不走。
女孩子的成长过程,缺少了母亲角色的引导,是多么的曲折。她倔强却又极度自卑,想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欺,但是后背却又挺不直。
谁对她好一点,就会诚惶诚恐,后来,掌握不好与人相处的度,干脆就别人对自己好三分,她还别人十分。所以不配得感伴随了她的一生。
脑子里思绪乱飞,也没耽误手上的工作,一下午的时间做出来两件棉衣,抬头看了看天色,干脆一鼓作气又做出来一件。
晚饭时,二妮把剩下的水饺用猪油煎了。铁锅里,饺子底部被热油煎得金黄焦脆,滋滋作响,油香混着面香直往鼻子里钻。
煎完水饺不用刷锅又煮了三个地瓜。吃饭时,二妮捧着碗,先喝了一口煮地瓜的水。那水带着地瓜的清甜,喝一口甜丝丝的,舒坦的很。
二妮小口小口地吃着,心里头那点感慨又浮了上来:这年头,人的念想真是简单又实在。能吃得饱饱的,碗里还能见着点油星、尝着点甜头,肚里有食,身上暖和,这滋味儿,可不就是顶顶好的幸福了么?
收拾妥当,躺在床上时,二妮照例将意识沉入空间。刚一“看”清那片熟悉的黑土地,她就心怦怦直跳——人参种子发芽了!她屏住呼吸,细细数了数:一、二、三……七!整整七根小苗!
这七根小苗意味着啥?意味着希望!这以后的人参种子,可不就源源不断了么!
再想到空间里那片沉甸甸、眼见着就要成熟的麦子,二妮的心更热了。等这两天把麦子收了,下次就能种满整整一亩地!但是空间里攒下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是这宝贝地方还能再大些就更好了……
早晨,二妮起来指导柱子,用白菜叶炝锅做了一锅疙瘩汤,白面的麦香伴随着热气,吸一下就融进了口腔里。
她打算今天上午去山上砍柴,下午回来做棉裤,争取今天能凑够一人一身。
二妮拿出砍柴刀,用布条仔细缠好刀柄。叮嘱柱子:“柱子,我上山了。你在家看好门,照看好七妹。锅里还有疙瘩汤,我回不来的话,晌午你们俩分着喝了。别乱跑。”
柱子挺了挺胸脯:“二姐,你放心!我肯定看好家,看好七妹!”二妮拿着绳子和砍柴刀,迎着凛冽的寒风走出家门。
山上光秃秃的,好砍的柴火早被村里人搜刮得差不多了。她需要走更远、爬更高的地方。
过了饭时,二妮才肩膀上挑着两大捆,手里拎着一捆柴回来。
兄妹俩看到姐姐回来,立刻围上来。柱子伸手想帮忙卸柴,二妮躲开了,“太沉了,给你这个,”说着把手上的那捆递给他。
二妮泡了碗碎点心当午饭吃了,然后就开始做棉裤。先把三个人的棉裤剪裁出来,就开始絮棉花,尽可能地把棉花撕得蓬松些,然后一小撮一小撮,均匀地铺在布上,尤其仔细地在膝盖和屁股的位置多铺了一层。
针线穿过厚厚的布料和棉花,发出沉闷的沙沙声。每缝几针,她都得把针在头皮上蹭一下。柱子已经靠着墙根睡着了,小妹也揉着眼睛打盹。小孩子觉多,二妮把他俩喊起来去床上睡。
屋里的炉子透过炉盖缝隙发出温暖的火光,没有烧水壶,干烧太浪费了。今天做好棉裤,明天起来去县城一趟,想办法把四头狼和猪皮卖了,买个烧水壶和小铁锅,再看看有啥能添置的。
相对于棉袄来说,棉裤好做多了,省去了盘扣、立领那些麻烦,只要把棉花絮实了,针脚缝密实就行。
棉裤做完的时候天还没黑透。二妮把三条簇新的棉裤仔细叠好,摞在炕柜顶上,压了压,心里踏实了些。
趁着天色没完全暗下来,她揣上户口页,出门往大队部走去。
大队部在村中心的位置,是村里唯一刷了白灰墙的青砖房,门口挂着“向阳生产大队”的木牌。
这个时间村里的路上没什么人了,炊烟在各家房顶袅袅升起,空气里弥漫着柴火和饭菜混合的气息。二妮低着头,脚步匆匆,只想快去快回。
“哟,这不是二妮吗?”一个声音略显尖锐的女声在旁边响起。是村里的“大喇叭”李秀平,按辈分说,得叫她婶子。她一脸好奇的样子,“天擦黑了还往外跑?听说你娘去镇上享福啦?啧啧,一个孩子也不带,真是狠心!”
二妮脚步没停,含糊地应了一声:“嗯,婶儿,我去大队部有点事。” 她不用回头也能想象李秀平那探究又带着点怜悯或许还有一丝看热闹的眼神。
毫不意外村里会有关于她娘改嫁后的议论。二妮没空也从不打听,也不愿去想。娘有娘的路,她有自己的担子要挑。现在互不打扰,相安无事的状态就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