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赵玉柱仝樾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免费小说推荐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赵玉柱仝樾)

赵玉柱仝樾是《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北雁飞舞”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仝樾在洪水到来时,捡到一枚戒指,被同学连蒙带骗抢走,数十年后,才发现这枚戒指是修仙者的遗物,而同学已经是修仙者,同学为了保密将其虐杀,他却重生了,而且还是重生在洪水到来的当天。...

点击阅读全文

《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赵玉柱仝樾是作者“北雁飞舞”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陈哥,你这是要出去?我把这些书还给李哥。”“我去邮局取个包裹,建国在屋里的,你去吧。”仝樾有前世的记忆,他知道今年决定高考的时间,是在十月份的时候,才在报纸上登出来,按说这么大的事,这些知青们怎么提前就都知道了,难道是他们家里有人能提前知道这个消息?看来在这些知青们之中有人的能力不小,前世他没想过...

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

重生之洪水泛滥后修仙 阅读精彩章节

“嗯,今天还让你们吃鸡腿,你们俩多吃点儿肉,长的胖胖的,高高的,也就不会生病了。”
仝樾前世没孩子,两个侄女倒是很惦记他,背着大哥大嫂,经常和他打电话问候一下。
由于和大哥的关系不是很好,他做生意赚了钱的时候,也会给两个侄女打过去一些,不过给的都不多,总共才几千块钱。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弟弟小勇老实多了,不过仝樾知道,这孩子就老实几天,等过几天就又忘了。
母亲同样也是这个毛病,父亲一发火,她就安稳几天,过几天又开始恢复原状,继续偏袒弟弟,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仝樾也早就习惯家里的这种情况了,想着以后出去了尽量不回家,免得看到了生气,每个月给寄点钱回来就行,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血缘关系断不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仝樾也是隔三差五的带野兔和野鸡回来,家里人吃的好了,脸上也都显得有了光泽,两个侄女脸上也是肉墩墩的,头发也没那么枯黄了。
这天午饭后,仝樾拿着借来的几本书,到了村里的知青点儿,找李建国还书,顺便给他说一下高考需要复习的各种书籍。
知青点儿的住的房子在村南头,这还是公社里出的木料,村民们挣工分帮着盖的房子。
“小樾,你今天有时间来了,这些书都看完了?”
仝樾还没走到知青点儿,就看到一个青年从院里出来,这个青年叫陈向东,来玉河村下乡有四年多了,也是下乡时间最长的一个知青,后来他回去后就没再见过。
“陈哥,你这是要出去?我把这些书还给李哥。”
“我去邮局取个包裹,建国在屋里的,你去吧。”
仝樾有前世的记忆,他知道今年决定高考的时间,是在十月份的时候,才在报纸上登出来,按说这么大的事,这些知青们怎么提前就都知道了,难道是他们家里有人能提前知道这个消息?
看来在这些知青们之中有人的能力不小,前世他没想过这些,只是闷头跟着这些知青们学习,现在他重生回来了,才开始怀疑起来。
而且今年要高考的消息,除了玉河村知青们知道,另外就是村里有些人无意中说起来,就连公社里的干部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李哥,还在学习呢!要注意身体,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不然身体累垮了,这可是一辈子的事。”
仝樾不知道怎么面对李建国,不是他和徐忠利炫耀自己的水性,又说了捞到首饰盒的事,他也不会被徐忠利虐待致死。
但是要说恨他吧!李建国还帮自己学习解题,更是经常鼓励自己,用他的话说,你只有考上了大学,才会有出路,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不然这一辈子就是继续种地,生孩子,然后孩子大了继续种地生孩子,周而复始的流传下去。
知青点儿里现在有七个知青,两个女知青,五个男知青,他们倒是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狗血的事情。
两个女知青在上午劳动到十一点钟时,就会回来做饭,五个男知青就帮着两个女知青干完她们的活儿,他们之间合作的很是愉快。
仝樾经常来知青点儿,也就和这七个知青混熟了,两个女知青一个叫程小敏,一个叫李慧玲,两人都是来自大城市。
另外三个男知青,分别是杜东亮,胡福成和伍国庆,其中杜东亮,胡福成和李建国,三人都是来自四九城,陈向东和伍国庆两人来自南方的一个大城市。
原本玉河村是有十几个知青的,后来有几个知青找关系调走了,也有几个知青因为水土不服,经过申请后离开这里的,现在玉河村里只剩下了这七个知青。
“李哥,我听说有一套叫什么数理化自学丛书,那套书比较全面,可以找关系寄过来复习一下。”仝樾按照前世没记忆提醒了一下。
“数理化自学丛书?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套书,等我写信问问家里,这几本书你先拿去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们。”
李建国这个人性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办事也踏实,就是有点喜欢炫耀,不管是炫耀自己的事,还是炫耀别人的事,只要让他知道了,就忍不住会说出来。
仝樾告别了李建国,他们这些知青下去还要去上工,只有晚上或者下雨天才有时间学习,他们也可以请假,但不劳动就没有工分,等分配粮食的时候就会减少。
洪水过去了半个月后,有两个中年人来到玉河村里打听,有没有人在河里捞到一个梳妆台。"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