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王伟王三牛,也是实力派作者“Diki粑粑”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窝黑熊精转世!偏偏小儿子王三牛是个异类——瘦弱、清秀、风吹就倒,站一起像只误入熊窝的小狐狸。杀猪?猪血兜头浇下,他先晕了!种地?锄头比他人都高!眼看在家快成“废人”,老娘含泪拍板:“儿啊,你这样子只能去科举给自己挣条路了!”王三牛:我太难了!穿越成病秧子,还被全家大力怪包围!杀不了猪,种不了地?行吧,只能勉为其难去科举了。谁料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从七品县令到礼部尚书,他硬是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通天路!金銮殿上,新晋尚书王大人轻抚腰间祖传杀猪刀,微微一笑:“诸位同僚,寒门屠户之子在此——若想文辩,本官奉陪;若想武斗……此刀饮过千猪之血,也不介意多斩几个聒噪之人。”满朝朱紫,汗透官袍!...
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王伟王三牛,是作者“Diki粑粑”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唔……头……好痛……”王伟艰难地掀开沉重的眼皮。“这是……哪儿?”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思绪混乱不堪。他只记得在工地上半夜起床上厕所走错了路,突然被塔吊上掉下来的一个东西砸中了脑袋。还没来得及骂人,就一股疼痛袭来,再之后,便是沉入无边的黑暗,感觉过了好久好久。死……了吗?应该是死了吧?妈的,哪个狗娘养的从塔吊扔东西啊,高空抛物违法的懂不懂啊?临闭眼前好像看到那玩意是一瓶“冰红茶”,还是康帅傅的,而...
阅读最新章节
守门的兵丁没精打采地倚着门洞,对进门的行人随意检查后,交了每人三个铜板的入城税,挥挥手便放行。
进了县城后,脚下是坑洼但还算齐整的青石板路,两旁则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比永乐镇当真是要繁华整齐很多。
顺着青石板路又继续往前走了段,到路口时王明远便停下脚步准备按照来时路上所说那般,分开去找提前约定好的客栈了。
钱彪勒住马,对王明远兄弟抱拳道:“王家兄弟,咱们就此别过。你们安心备考,回程时还是在这家‘平安老店’找我们的镖队,到时候送你们回去!”
“多谢钱镖头一路照应!”王明远连忙拱手道谢。
大哥王明仁也憨厚地笑着点头,背上那座“小山”般的行李随着他的动作晃了晃,引得几个路过的行人侧目。
告别镖队,王明远按照之前蒙学同窗的交代,带着大哥在越来越浓的暮色中穿行。
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已点起了灯笼或油灯,昏黄的光晕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走过一条飘着浓郁酱菜味道的小巷,一块褪了色的蓝布幡子终于出现在视线里——“福来客栈”。
客栈门脸不大,两层小楼,木质的门板有些老旧,但擦得很干净。
昏黄的光线下,一个穿着深蓝细布长衫、身形略显清瘦的年轻男子,正指挥着两个伙计将几筐新鲜的蔬菜搬进侧门。
“动作麻利点!后厨张婶等着下锅呢!轻拿轻放,别磕坏了我的萝卜!”
那男子的声音带着点管事特有的干练,下巴上蓄着短短的胡须,看起来比几年前在蒙学时成熟稳重了不少。
正是他的蒙学同窗——李茂。
王明远心头一热,快走几步,扬声喊道:“李茂兄!”
那身影一顿,猛地转过身来。
灯光下,李茂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疑惑,待看清王明远的面容,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取代。
“明远!”他快步迎上来,脸上是毫不作伪的欣喜,目光随即被王明远身后那座移动的“小山”吸引,仔细看了下才发现那座山下的人。
“哎呀!这是……明远的大哥?”他认出那背着山一样行李的壮硕汉子,正是王明远的大哥王明心(王大牛)。
“李兄弟,好久不见!”王大牛憨厚地笑着打招呼。
李茂激动的快步走到近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我算着日子,估摸就这两天到!快,快进来!”
他一边热情地引着两人往里走,一边熟稔地吩咐旁边的伙计:“小六子,赶紧的,去后厨说一声,让张婶整治几个好菜!
蒸碗条子肉,炒个时蔬,再切盘猪头肉,羊汤多煮些,饼子热乎的管够!送到二楼‘竹’字号房!再打两盆热水上去!”
伙计应声去了。
李茂亲自带着他们穿过不算宽敞、但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客栈大堂,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了二楼,推开一扇朝南的房门。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两床、一桌、两凳,但胜在干净整洁。
窗户敞开着,带着傍晚凉意的微风拂入,吹散了旅途的疲惫。
窗下栽着一小丛翠竹,在暮色中沙沙作响。显然,这间房的位置和朝向都是客栈里数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