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王伟王三牛)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王伟王三牛)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内容精彩,“Diki粑粑”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王伟王三牛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内容概括: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窝黑熊精转世!偏偏小儿子王三牛是个异类——瘦弱、清秀、风吹就倒,站一起像只误入熊窝的小狐狸。杀猪?猪血兜头浇下,他先晕了!种地?锄头比他人都高!眼看在家快成“废人”,老娘含泪拍板:“儿啊,你这样子只能去科举给自己挣条路了!”王三牛:我太难了!穿越成病秧子,还被全家大力怪包围!杀不了猪,种不了地?行吧,只能勉为其难去科举了。谁料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从七品县令到礼部尚书,他硬是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通天路!金銮殿上,新晋尚书王大人轻抚腰间祖传杀猪刀,微微一笑:“诸位同僚,寒门屠户之子在此——若想文辩,本官奉陪;若想武斗……此刀饮过千猪之血,也不介意多斩几个聒噪之人。”满朝朱紫,汗透官袍!...

点击阅读全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无删减版本的古代言情《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Diki粑粑,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王伟王三牛。简要概述:他强压下心中翻涌的熟悉感,反复告诫自己:绝不能露馅!一个从未识字的农家病秧子突然认字?不被当成妖孽抓去灌符水就不错了!拐进一条稍显安静的背街,一座青砖灰瓦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院门紧闭,门楣上挂着一块朴素的木匾,上面是几个遒劲的墨字——“赵氏蒙学”。就是这里了!王三牛深吸一口气,感觉手心都在冒汗。王金宝...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走!”王金宝简短地说了一声,推开院门。
深秋的晨雾尚未散尽,清水村通往永乐镇的小路上,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踏着霜草前行。
寒气扑面,王三牛裹紧了新衣,鼻尖冻得通红,但心里那股热乎劲儿却驱散了寒冷。他紧跟着父亲的步伐,心跳随着靠近镇子越来越快。
路过镇上熟悉街道……王三牛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那些熟悉的招牌匾额——“张记肉铺”、“陈记杂货”、“刘氏铁坊”。那些方正繁复的墨字,在他之前来帮家里卖草药的时候就已经确认了——这个世界的文字,与后世的繁体字一脉相承!虽有些字写法细微处略有差异,但整体上都能辨认。
他强压下心中翻涌的熟悉感,反复告诫自己:绝不能露馅!
一个从未识字的农家病秧子突然认字?不被当成妖孽抓去灌符水就不错了!
拐进一条稍显安静的背街,一座青砖灰瓦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院门紧闭,门楣上挂着一块朴素的木匾,上面是几个遒劲的墨字——“赵氏蒙学”。
就是这里了!王三牛深吸一口气,感觉手心都在冒汗。
王金宝也停下了脚步,挺了挺腰板,抬手轻轻叩响了门环。
笃、笃、笃……声音在清冷的晨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没过多久,伴随着吱呀一声轻响,院门开了一条缝。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布袍、头发花白的老仆役探出头来,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门外的父子俩,确认后出声说道:“来拜师的?天冷,快些进来吧。”
王金宝连忙躬身,脸上挤出几分近乎讨好的笑容。
父子俩迈过门槛,走进了这个即将改变王三牛命运的小天地。
小院不大,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
左侧是几间打通的大房舍,门窗敞亮,隐约可见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简陋的木桌条凳,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那里,便是蒙童们读书的地方了。
右侧则别有洞天,一个小小的花园,深秋时节虽无繁花似锦,但几丛耐寒的菊花正开得灿烂,黄的、白的,点缀着萧瑟。
花园一角,一棵叶子金黄、枝干遒劲的老银杏树静静矗立,金黄的扇形叶片在晨光下如同镀了金边,随风轻舞,洒落一地碎金。
树下还有一个小小的石桌石凳,透着几分清雅的书卷气。花园深处,连着几间同样青砖灰瓦、但门窗显然更精致的房舍,想必是赵夫子起居授业的所在。
王三牛忍不住好奇地四处张望,这清幽雅致的环境与他家那俭朴的农家小院截然不同,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一种让他既向往又陌生的气息。
“咳!”王金宝低低咳嗽了一声,用眼神示意儿子别乱看。
他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跟在老仆役身后,脚步放得极轻,生怕踩重了惊扰了此地,给儿子丢脸。
老仆役引着他们穿过小花园,来到正堂前。
堂门敞开着,堂上主位,此刻已经端坐着一位身着半旧青布长衫、头戴方巾的男子。他约莫三十上下年纪,面容清癯,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眼神温和中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与审视。
正是这赵氏蒙学的主人——赵文启,赵夫子。
王金宝在堂前台阶下就停住了脚步,深深吸了口气,才拉着王三牛迈过高高的门槛,走进堂内。一股淡淡的墨香和线装书特有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学生王三牛,携父王金宝,拜见夫子!”王三牛按照父亲打探后提前告知他的礼节,规规矩矩地躬身作揖,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金宝更是局促,他笨拙地学着儿子的样子抱拳躬身,粗声粗气道:“见过赵夫子!”
赵文启的目光落在王三牛身上,带着温和的打量,微微颔首:“不必多礼。”"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