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王伟王三牛)免费小说完结版_完整版免费小说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王伟王三牛)

经典力作《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王伟王三牛,由作者“Diki粑粑”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窝黑熊精转世!偏偏小儿子王三牛是个异类——瘦弱、清秀、风吹就倒,站一起像只误入熊窝的小狐狸。杀猪?猪血兜头浇下,他先晕了!种地?锄头比他人都高!眼看在家快成“废人”,老娘含泪拍板:“儿啊,你这样子只能去科举给自己挣条路了!”王三牛:我太难了!穿越成病秧子,还被全家大力怪包围!杀不了猪,种不了地?行吧,只能勉为其难去科举了。谁料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从七品县令到礼部尚书,他硬是用笔杆子杀出了一条通天路!金銮殿上,新晋尚书王大人轻抚腰间祖传杀猪刀,微微一笑:“诸位同僚,寒门屠户之子在此——若想文辩,本官奉陪;若想武斗……此刀饮过千猪之血,也不介意多斩几个聒噪之人。”满朝朱紫,汗透官袍!...

点击阅读全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古代言情《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Diki粑粑”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王伟王三牛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面对李茂这番细致入微、甚至有些“用力过猛”的操持,王明远真是啼笑皆非。但这份蒙学就积攒来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王明远将这些“有用”的信息一一记在心里。这剩余的几日,他一边反复检查考篮里的笔墨纸砚是否齐备,一边在脑子里梳理着四书五经的要点...

阅读精彩章节

李茂指着县衙大门东侧一道略小些的、同样紧闭的朱漆门洞:
“这里便是考房了,考试那日,天不亮就得来这儿排队等着点名、搜检。”
李茂低声介绍,“我打听过了,搜检的时候衣服夹层都得摸个遍,笔管都要拧开看,一点马虎不得。”
他指了指对面的一处空地,
“到时这里会摆上桌子,县尊大老爷和县衙的师爷会在那儿唱名。被叫到的,验明正身,搜检无误,才能放进去。”
在李茂的一一解说下,看过了考场,便回到客栈。
接下来的两日,李茂几乎成了王明远的“考前情报官”,他但凡有空,就会溜到王明远房里,将自己打听到的、关于这次县试的所有消息,事无巨细地倒出来:
“明远,我特意问了隔壁酒楼的赵账房,他说县尊刘大人是进士出身,最是看重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与否,在他那儿分量可不轻!你可千万把字写端正了,别歪歪扭扭惹大老爷不喜...”
“明远,我还听衙门里相熟的书办说,刘大人特别讨厌那些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文章,就喜欢朴实说理、言之有物的!你写文章时,可得注意着点...”
“明远啊,考场里头号舍听说年久失修,有几处漏雨的,虽说这个季节不至于下雨,但是也得注意。我这儿弄到一张往年考生私下传的号舍位置图,画了圈的据说就是容易漏雨的!还有“臭号”的地方我也特别标注了,希望你不要分到...”
“明远,进考场的时候身上带点铜板,遇到搜检的衙役一人塞了几个铜板。到时候搜身时,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东西,他们手底下会松快些,至少不会故意刁难。不过你可千万别夹带啊!这钱就是买个顺利入场,不是买舞弊的...”
他甚至打听到了搜检的衙役这几日的饮食喜好,也不知道真假:
“搜检的衙役好像姓孙,听说早饭爱吃甜口的豆沙包!后厨张婶做这个最拿手,我让她明早蒸一笼,你进场前带上两个热乎的,万一他喜欢,到时候也能对你照顾点...”
。。。。。。
面对李茂这番细致入微、甚至有些“用力过猛”的操持,王明远真是啼笑皆非。
但这份蒙学就积攒来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王明远将这些“有用”的信息一一记在心里。
这剩余的几日,他一边反复检查考篮里的笔墨纸砚是否齐备,一边在脑子里梳理着四书五经的要点。
大哥王明仁则像个沉默的守护神,安静地坐在一旁,时不时帮弟弟把磨好的墨汁添满,或者将摊开的书册轻轻抚平。
他不懂那些之乎者也,但他知道,弟弟做的每一件事,都关乎着这个家未来的希望。
夜深人静,王明远吹熄了油灯。
明日,便要踏入那方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狭小天地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透亮,福来客栈后院的公鸡刚扯着嗓子嚎出第一声,王明远就猛地睁开了眼。
他内心还是有点紧张的,昨晚休息的也不算太好。
床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大哥已经起来了,正借着窗棂透进来的微弱天光,默不作声地检查着考篮。
他动作放得极轻,生怕吵醒了王明远。
检查完后,他才好像松了口气,转过身,正好对上王明远清醒的目光。
“醒啦?”
大哥脸上立刻挤出个大大的笑容,努力显得轻松自然,只是那笑容有点僵,眼神里的紧张却藏也藏不住。
“还早呢,再眯会儿?东西我又都检查了一遍,保证没有遗漏!”
王明远摇摇头,坐起身:“睡不着了,大哥。”
于是便收拾后下楼,楼下大堂,李茂却已等着了。
见他下来,便立马安顿吃饭,很快热气腾腾的吃食都上来了,都是好克化、不油腻的东西。
“快,明远,趁热吃两口,垫垫肚子。进了那考舍,一坐就是一天,饿着可不行!”
李茂招呼着,眼神里全是关切,又转头对王明心(王大牛)道,“明心大哥,你也吃些。”
王明远强迫自己喝了多吃点,但是尽量少喝粥,多吃干的,避免考试中途上厕所。
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三人便出了客栈。
街道寂静,只有他们匆匆的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回响。越靠近县衙方向,人声渐渐嘈杂起来。
县衙东侧那道小朱漆门洞外,已经排起了长龙。
王明远跟在李茂和大哥身后,排进了队伍末尾。
他目光扫过前面的人群,心中暗暗吃惊。队伍里,竟有好几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
他们有的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长衫,布满皱纹的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死死盯着那道紧闭的小门,浑浊的眼底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光。
其中一个老者,背驼得厉害,由旁边一个同样不年轻的汉子搀扶着,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旧考篮。
王明远不禁感叹,古代的科举,真是让无数人耗尽一生也要挤进去的独木桥!
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终于,轮到了王明远。
两个穿着皂青色衙役服、面相冷硬的差役守在门洞内。
一个负责唱名核对身份,另一个则面无表情地伸出手:“考篮放下,人站好。”
王明远清晰地报上名号,同时借着放下考篮的动作,手指极其隐蔽地在袖口里一勾,几个早已备好的铜钱,便悄无声息地滑入那负责搜身的衙役的手心里。
那衙役手掌一翻,铜钱便消失无踪,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手上的动作却明显“规矩”了许多。
他伸手在王明远身上拍了拍,从肩膀、腋下、肋侧、腰间一路向下,力道不轻不重,重点在可能藏匿夹带的关节、衣襟内衬处摸索了几下。
接着又解开王明远外衫的盘扣,拉开衣襟看了看里衣,又捏了捏腰带和袖口,便示意他穿上。
整个过程虽然依旧让人感到屈辱和不自在,但至少保留了基本的体面。
王明远刚松了口气,前面就传来一阵压抑的惊呼和低低的抽气声。
他抬眼看去,只见排在他前面那个穿着粗布短褂、一看就是农家出身的年轻学子,此刻正被另一个衙役粗暴地扒得只剩一条单薄的亵裤!
冰冷的空气激得那年轻人浑身发抖,皮肤上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他羞愤得满脸通红,死死低着头,双手无措地挡在身前,身体因为寒冷和屈辱而剧烈地颤抖着。
那衙役却毫无怜悯,粗暴地将他全身上下摸了个遍,连头发都解开胡乱扒拉了几下,才像丢垃圾一样把衣服甩回给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