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郑水生是《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我爱洋芋”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一个2025年的社会混子,三姓骑手,吃鸡常驻委员会会员,包装垃圾制造商,一朝魂穿,湘江喋血,还好有金手指,那么我就要做点事情了,死过一次的还怕死?...
古代言情《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男女主角分别是王林郑水生,作者“我爱洋芋”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近两千敌军的加强团,竟在独立团这狂风暴雨般的火力打击和迅猛突击下土崩瓦解!新兵们看着满地的俘虏和缴获,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属于胜利者的、混杂着疲惫和自豪的光彩。这场速决战,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实战洗礼。北岸,红五军团37团的阵地上。团长李屏仁和政委谢良趴在战壕里,用望远镜死死盯着对岸这匪夷所思又令人热血沸腾...
阅读精彩章节
“杀啊——!!!”
几乎在炮声刚落音的刹那,陈阿海和李刚率领的一营七百名钢铁战士,如同下山猛虎,从中央军侧后的山林中怒吼着扑了出来!九挺重机枪率先在临时构筑的阵地上开火,形成一道炽热的死亡火墙,将试图组织反击的敌军官和机枪手死死压制!紧接着,数十挺轻机枪泼洒出密集的弹雨,如同镰刀般收割着暴露在外的敌军!新兵们紧跟在老兵身后,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也被这排山倒海的攻势所感染,怒吼着挺起刺刀,狠狠冲入混乱的敌群!
“红军!后面有红军!”
“哪来的这么多炮?!这么多机枪?!”
“顶不住了!跑啊!”
中央军完全被打懵了!腹背受敌,加上这前所未见的凶猛火力(对他们而言),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军官的呵斥声被淹没在爆炸、机枪的咆哮和士兵的惨叫中,建制瞬间被打乱,士兵们惊恐地发现退路似乎也被截断,求生的本能压倒了纪律,瞬间崩溃!
一营的刺刀阵,在老兵的带领下,如同烧红的烙铁插入黄油,势如破竹地将中央军的阵型从中间狠狠撕裂!新兵们看到身边的老兵干净利落地挑翻敌人,也鼓起勇气,三人一组,互相掩护,将刺刀狠狠捅进溃兵的胸膛!二营、三营的战士紧随其后,如同决堤的洪水,将溃散的敌军分割、包围、歼灭。战斗迅速演变成一边倒的追击和清剿。中央军士兵哭爹喊娘,丢盔弃甲,像无头苍蝇般乱窜,不少人慌不择路跳入冰冷的江界河。
战斗激烈而短暂。不到三十分钟,南岸开阔地上已是尸横遍野,硝烟弥漫。枪声、爆炸声迅速稀疏,只剩下零星的抵抗和红军战士“缴枪不杀”的怒吼。近两千敌军的加强团,竟在独立团这狂风暴雨般的火力打击和迅猛突击下土崩瓦解!新兵们看着满地的俘虏和缴获,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属于胜利者的、混杂着疲惫和自豪的光彩。这场速决战,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实战洗礼。
北岸,红五军团37团的阵地上。
团长李屏仁和政委谢良趴在战壕里,用望远镜死死盯着对岸这匪夷所思又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脸上写满了极度的震惊与难以置信。刚才还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几乎要突破河防的中央军,怎么转眼间就被一支突然出现的红军打得灰飞烟灭?那密集到令人心悸的炮火(整整十门迫击炮的齐射!),那如同金属风暴般的机枪火力(轻重机枪数量多得惊人!),还有那支如同尖刀般插入敌阵、刺刀雪亮的部队……这是哪路神仙?
“我的老天爷!老谢!你看到没有?!那炮火!那机枪!比白狗子的嫡系还阔气!还有那冲锋的势头…简直像一群饿虎!”李屏仁的声音带着极度的惊疑和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不像我们的人!看装备,看那火力配置…太像中央军了!难道是敌人演的双簧,想诱我们开渡口?”谢良眉头紧锁,手指下意识地按在驳壳枪上,理智告诉他这太反常。
“可…他们打白狗子是真狠啊!你看那刺刀捅的,一点不含糊!白狗子都吓破胆了!”李屏仁的望远镜追随着一个独立团新兵在老兵的掩护下,笨拙却凶狠地捅倒一个溃兵,心头巨震。
就在37团上下惊疑不定,部分阵地甚至紧张地调转枪口指向南岸时,团部电台收到了军团指挥部的紧急确认电:
37团李、谢:
我新编第五军团独立团王林部!奉令驰援箐口,增援周彪营!已抵达你部防守渡口,速开渡口,放其过江!重复!速放行!
五军团指挥部董
“是独立团!王林!34师的”李屏仁猛地一拳砸在战壕壁上,激动得声音发颤,“快!快给对岸打旗语!工兵连!立刻抢修加固浮桥!清理渡口障碍!快!迎接独立团的同志们过河!”
当独立团的战士押解着成串的俘虏(约五百余人)、扛着缴获的数百支步枪和大量弹药箱、井然有序地通过37团工兵紧急抢修加固的浮桥时,王林特意走向正在渡口指挥的李屏仁和谢良。
“李团长!谢政委!”王林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语速极快,“奉军团命,驰援箐口周彪营!时间紧迫!南岸战场俘虏、缴获的步枪、轻机枪、部分弹药以及部分粮食,全部移交给贵团处理!迫击炮和重机枪我们带走,箐口阵地需要火力支援!战场打扫就辛苦37团的同志们了!”
李屏仁紧紧握住王林的手,用力摇晃,眼中充满了感激、震撼和一丝羡慕:“王团长!神兵天降!解了江界河燃眉之急!这份厚礼,我李屏仁和37团全体指战员记下了!箐口就拜托你们了!周彪那小子压力不小,你们快去!保重!”他看了一眼独立团战士肩上扛着的迫击炮管和骡马驮着的重机枪,心知这是王林留给箐口阵地的“硬货”,更是感佩对方的格局与担当。
谢良也郑重敬礼,语气诚恳:“王团长,独立团今日之战,打出了我红军的威风!火力之猛,突击之锐,令人叹服!箐口交给你们增援,我们放心!祝旗开得胜!”
没有更多寒暄,独立团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热身,带着未散的硝烟、高昂的士气,毫不停歇地再次踏上征途。
篝火在谷底幽暗处跳动,映照着独立团两千七百张沉默的脸。汗酸与铁锈味在潮湿空气里沉淀,鼾声从各个角落断续浮起。王林背靠冰冷的岩石,指尖在脑海中的3D地图上反复描摹箐口的地形——那道横亘在乌江支流上游的狭窄垭口,此刻正被代表敌536团的深蓝色光点死死围困。代表37团2营的红色光点,在核心阵地区域顽强闪烁。
一阵轻微的窸窣声传来,侦察连长张红土像幽灵般出现在王林身边,身后跟着一个浑身泥泞、疲惫不堪但眼神锐利的红军战士。
“团长,37团2营通讯员,穿过了封锁线。”张红土低声道。
通讯员敬了个礼,声音沙哑却清晰:“报告首长!我是37团2营通讯兵!周营长让我报告箐口当面敌情!”他语速很快,条理分明:
“今天上午11时许,敌536团尖兵排(约30人)进入我营5连在七里冲预设伏击圈,触发竹签陷阱及土地雷,伤亡惨重。5连随即开火,毙伤敌约47人,敌首次进攻失败。”
“下午14时30分,敌536团团长李江投入一营、二营主力,分两路强攻七里冲,并以重机枪连猛烈压制。我5连在敌优势火力下伤亡较大,被迫退守二线主阵地(海拔约800米山脊线)。周营长已命令1营从侧翼冷水沟方向实施战术穿插,意图断敌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