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现代言情《崇祯:认命了,我就是亡国之君!》,男女主角崇祯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挑食的老牛”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崇祯:认命了,我就是亡国之君!...
《崇祯:认命了,我就是亡国之君!》是作者 “挑食的老牛”的倾心著作,崇祯朱元璋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但是做完这些之后,崇祯还是坐卧不宁,这次雁门被围给崇祯造成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了,以至于让他时时刻刻都没有安全感。他又想起了刘伯温告诉他的第二条妙计:“迁都,避免都城处于危险之中”,现在长安离突厥很近,骑兵甚至一夜之间就可以从边地杀到长安。思前想后,崇祯还是决定暂不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而是用这些钱粮马...
崇祯:认命了,我就是亡国之君! 阅读精彩章节
7
安排好一切之后,崇祯不敢再继续前行,而是率军返回长安。
同时,他还派亲信杨义臣带人秘密前往银川将当地的驿卒全部斩杀,特别是如果有姓李的,一律诛三族。
但是做完这些之后,崇祯还是坐卧不宁,这次雁门被围给崇祯造成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了,以至于让他时时刻刻都没有安全感。
他又想起了刘伯温告诉他的第二条妙计:“迁都,避免都城处于危险之中”,现在长安离突厥很近,骑兵甚至一夜之间就可以从边地杀到长安。
思前想后,崇祯还是决定暂不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而是用这些钱粮马上启动迁都大计。
大业八年,在中原已经遍地烽烟的情况下,崇祯亲自下令营造东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征用徭役二百万人,生生的在汉魏洛阳城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都城,并在都城建成后立马进行了迁都。
等到洛阳建成后,崇祯在江南搜刮的钱粮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根本没有余粮在赈济百姓。
各地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纷纷投奔山贼、土匪,更有人直接打出了反叛的旗号,其中就以河南瓦岗寨最为有名。
面对这个局面,崇祯是百思不得其解,在杨广那个昏君治下,这帮人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而换了自己这个有为明君之后,个个却都站出来反对他。
他很想去找这些山匪叛贼当面对峙一下,问问他们脑袋是不是被驴给踢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学人家造反,但是理智还是让他放弃了这样冲动的想法。
他一面派大将张须陀率军前去平定瓦岗寨,另一面又再次派人去江南征收钱粮赋税。
结果瓦岗寨没有平定,又因为在江南征粮逼反杜伏威、林士弘等农民起义军。
8
面对这样一个遍地烽烟的局面,崇祯也是头疼不已。
思来想去,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第三条妙计没有使出来导致的,只要自己北征辽东大破高句丽,就可以携大胜之威,让各地宵小臣服。
于是在大业九年,崇祯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率领130万士兵,200多万民夫,北征辽东,讨伐高句丽,誓要将建奴的老祖宗斩尽诛绝。
然而士兵太多,粮草不济,再加上崇祯没有指定前线指挥人员,事事都要向他请示汇报,导致军队效率低下。
反观高句丽则仗着对地形熟悉的原因,与崇祯大军打起了游击战,成功让崇祯大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崇祯见情况不妙就决定撤军,可是由于指挥系统不畅,在命令还没有全部传达完毕时,一部分接到命令的军队就擅自提前撤军了,结果撤退变成了溃退,百万大军瞬间崩溃。
崇祯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文武百官仓惶撤退。
也幸好他们跑得够快,要不然一个大隋版的土木堡之变就要出现了。
等到逃回洛阳之后,崇祯接连斩杀了随军大将来护儿、史万岁,将锅全部甩给他们二人。
崇祯的这个甩锅举动,让整个大隋的文武群臣都深感寒心,对大隋、对崇祯的不满开始不断积累。
大业十年,休整了一年的崇祯再次不顾群臣反对,二征辽东,誓要用一场大胜洗刷之前的耻辱。
崇祯这次做了充足的准备,先是任命大将张须陀为前军统帅,负责为大军开道,接着又任命前丞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玄感为后军统帅,负责粮草转运,而他则亲自坐镇中军,居中指挥。
同时,崇祯还下令向全国加征辽饷,作为整个讨伐大军的军费,确保粮草充足。
然而信心满满的崇祯刚刚抵达辽东,后方就传来的消息,后军统帅杨玄感和他的军师李密起兵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