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桥梁抖音热门网络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集命运的桥梁抖音热门

网文大咖“森林绿”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命运的桥梁》,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现代言情,抖音热门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一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座铁路桥上,凝视着下方二十英尺处汹涌澎湃的河水。他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手腕上紧紧缠绕着绳子。一根粗大的绳子紧紧勒在他的脖子上,另一端则悬挂在头顶上方粗壮的横梁上,松垮的部分垂落至他的膝盖。铁轨下垫着几块松木板,为他与他的刽子手——两名联邦军的......

点击阅读全文

命运的桥梁

很多朋友很喜欢《命运的桥梁》这部现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森林绿”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命运的桥梁》内容概括:桥与堡垒之间的斜坡上,观众排成一列——那是一队步兵,正以“阅兵式休息”的姿态站立,步枪枪托触地,枪管微微后倾靠在右肩上,双手交叉抱于枪托之上。队列右侧,一名中尉挺立,剑尖轻触地面,左手搭在右手上,显得格外庄重。除桥中央的四人外,其余人皆纹丝不动。整个队列面向桥梁,表情凝重,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命运的桥梁 免费试读


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座铁路桥上,凝视着下方二十英尺处汹涌澎湃的河水。他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手腕上紧紧缠绕着绳子。一根粗大的绳子紧紧勒在他的脖子上,另一端则悬挂在头顶上方粗壮的横梁上,松垮的部分垂落至他的膝盖。铁轨下垫着几块松木板,为他与他的刽子手——两名联邦军的普通士兵,以及一名可能曾是副治安官的士官提供了站立的空间。不远处,一名身着军装的军官,一位上尉,手持武器,肃穆地站立于这临时搭建的平台上。桥的两端,哨兵手持步枪,采取着“支撑”的姿势,即步枪竖直靠在左肩前,枪托紧贴胸膛,枪管微微后倾——这是一种正式而略显僵硬的站姿,要求身体挺直如松。这两名哨兵似乎对桥中央即将发生的一幕毫不知情,他们只是默默地守护着桥面两端,防止任何人通过。视野所及之处,除了哨兵外空无一人;铁路笔直地延伸至森林深处约百码后,便蜿蜒消失在视线之外。无疑,更远处还有另一处哨所。河的对岸是一片开阔地——一个平缓的斜坡,顶端筑有一道由垂直树干围成的栅栏,树干上留有射击孔,其中一个孔中伸出一门黄铜大炮的炮口,牢牢地控制着整座桥梁。桥与堡垒之间的斜坡上,观众排成一列——那是一队步兵,正以“阅兵式休息”的姿态站立,步枪枪托触地,枪管微微后倾靠在右肩上,双手交叉抱于枪托之上。队列右侧,一名中尉挺立,剑尖轻触地面,左手搭在右手上,显得格外庄重。除桥中央的四人外,其余人皆纹丝不动。整个队列面向桥梁,表情凝重,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哨兵们面朝河岸而立,宛如装饰桥梁的雕像,静默无声。上尉双臂交叉,静静地站立着,默默地观察着手下的一切,却未有任何表示。在军事礼仪中,当死亡这位显要人物降临时,即便是最熟悉他的人,也应以正式而庄重的方式表达尊重。沉默与静止,便是对其最深的敬意。

这位即将被绞刑的人,看上去大约三十五岁,从他的衣着打扮来看,应是一位平民,或许是位种植园主。他相貌堂堂——鼻梁挺拔,嘴唇坚毅,额头宽阔,一头乌黑的长发被整齐地梳向脑后,垂至耳后,直至他合身的大衣领口。他留着精致的小胡子和尖下巴,却无络腮胡的粗犷;他的眼睛大而深邃,呈灰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温和,让人很难想象这位绅士的脖子正被绞索紧紧勒住。显然,他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有着独特气质与尊严的人。根据宽泛的军事法规,多种人皆可能遭受绞刑之罚,即便是绅士亦难逃此劫。

一切准备就绪后,两名士兵悄然退至一旁,各自抽走了所站立的木板。士官转身向上尉敬礼,随后迅速站至上尉身后,而上尉也默契地向后退了一步。这一系列动作使得死刑犯与士官站在了同一块横跨三根横梁的木板上,死刑犯所站的一端几乎触及第四根横梁。先前这块木板由上尉的体重支撑,此刻则转而由士官承担。一旦上尉发出信号,士官便会退到一旁,木板随之倾斜,死刑犯将从两根横梁间坠落。这种安排在他看来既简洁又高效。他的面容未被遮掩,双眸亦未被蒙蔽。他瞥了一眼自己那“摇摇欲坠”的立足之地,随后将目光投向了脚下汹涌奔腾、漩涡四起的河水。一块漂浮的木头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的目光紧随其顺流而下。那木头在水中移动得如此缓慢!这条河流竟是如此慵懒!

他闭上双眼,试图将最后的思绪聚焦于妻子与孩子身上。晨光中的河水泛着金光,远处河岸下雾气缭绕,堡垒、士兵、漂浮的木头……这一切都在分散着他的注意力。然而此刻,他却察觉到了一种新的干扰。在这份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中,一种尖锐、清晰、如金属碰撞般的声音悄然响起;那声音的回响与铁匠敲击铁砧时发出的声响惊人地相似。他不知那声音源自何处——是天边还是耳畔?似乎两者皆有。那声音虽规律地重复着,却如同丧钟般缓慢而沉重。他焦急地等待着每一次敲击的到来,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不安。寂静的间隔愈发漫长,这种延迟令人几近疯狂。随着敲击声愈发稀疏,声音却愈发强烈而尖锐。它们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耳膜,他担心自己终将忍不住尖叫出声。那声音,竟是他自己手表的滴答声。

他重新睁开双眼,再次凝视着脚下的河水。“若我能解开双手,”他暗自思忖,“或许便能挣脱绞索,跃入河中。通过潜水躲避子弹的追击,而后奋力游向岸边,遁入密林深处,逃回家中。感谢上帝,我的家依旧位于他们的战线之外;我的妻子与孩子们亦远在侵略者推进的最前线之后。”

当这些念头——而非从他脑海中产生,而是如同文字般在脑海中闪现时,队长向士官点了点头。士官退到一旁。


佩顿·法夸尔,一位出身于阿拉巴马州古老且备受尊崇家庭的富有种植园主,同时也是一名奴隶主。他涉足政治,与众多奴隶主一样,坚定地站在南方分离主义的立场上,对南方的事业满怀热忱。然而,由于某些无需赘言的不可抗力因素,他未能加入那支在科林斯战役惨败后结束灾难性征程的英勇军队。这份不光彩的束缚让他焦躁不安,他渴望挣脱束缚,过上更为宽广、充实的军人生活,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他坚信,这样的机会终会如战争期间所有人所享有的那般,降临到他身上。在此之前,他愿倾尽所能,为南方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多么卑微的服务,还是多么危险的冒险,只要有利于南方,他都愿意毫不犹豫地尝试。这既符合他内心深处作为军人的身份认同,也让他真诚地、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爱情和战争中一切皆公平”这一坦率而略带邪恶格言的至少一部分。


某个夜晚,法夸尔与妻子坐在庄园入口附近的乡村长椅上小憩。这时,一名身着灰色军装的士兵骑马来到门前,请求讨碗水喝。法夸尔太太欣然应允,用她那洁白如玉的双手为士兵取来清水。趁此机会,法夸尔走近这位满身尘土的骑手,急切地打听前线的消息。

“北佬正在抢修铁路,”士兵说道,“准备再次发起进攻。他们已经抵达猫头鹰溪桥,修复了桥梁,并在北岸筑起了栅栏。指挥官颁布了一项严令,四处张贴告示,宣称任何干扰铁路、桥梁、隧道或列车的平民一旦被捕获,都将被立即处以绞刑。我亲眼见过那条命令。”

“猫头鹰溪桥距离此地多远?”法夸尔问道。

“大约三十英里。”士兵回答。

“小溪这边没有驻军吗?”法夸尔追问道。

“只有铁路边半英里外有一个哨所,桥的这一端还设有一名哨兵。”士兵说道。"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