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碌碌为人》,超级好看的现代言情,主角是碌碌陈哥,是著名作者“连翩君”打造的,故事梗概:碌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住在六人间的大学宿舍,有5个同样普通的宿友—我是其中之一。而她的行为,从旁观的视角而言,刷新了我的三观。第一学年的时候,碌碌初见是一个略矮的活泼女孩(视角:平视一一比我矮一些)。头发发尾的地方染上了墨蓝,后来听她自己说是先染紫色,后面还会从蓝转黄。我不太在......
完整版现代言情《碌碌为人》,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碌碌陈哥,是网络作者“连翩君”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我真的很难讨厌一个人,但是一讨厌绝对不会再变回原来那样了,恨不得再也见不到对方了。所以让我讨厌的人真的是有问题的人。”“所以说不是小孩子了,改了也没用,这是人性。”…很理性的说,这样活在自我中心的人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圈子...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事后,小A拿着电话外放,里面传来导员略显疲惫的声音(晚上9点36分):“今天晚上你俩还能住一个屋不?”
碌碌扬声道:“我是没问题,看小A喽。”
于是小A又出去了。
碌碌一边大骂着:“**,还咬我胸口上了,都出血了。”一边让小D前后涂了两次碘伏。
老实说,作为宿舍长的小D应该是更倾向于对碌碌好的。毕竟小A在小D上铺,平常接触的多,但是总是能嗅出一丝不和且冲突的味道。但是讲道理啊,谁让碌碌大事化了,小事激化啊!
碌碌是经不住一点拘束的,曾经不下十几次厌倦的体队训练,嚷嚷着腿疼,嚷嚷着要退队。但是一副干吃不干活的赖皮嘴脸,又怎会是真心的?但是若是没了拘束,又畏畏缩缩的想躲在别人身后,想着别人替自己踩雷,把人性的劣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也会因为那点仅存的羞耻心和面子,告知些许冷门的推荐。
我看到了别人说的话:
“不过我是除非对方改了,还要看情况。我真的很难讨厌一个人,但是一讨厌绝对不会再变回原来那样了,恨不得再也见不到对方了。所以让我讨厌的人真的是有问题的人。”
“所以说不是小孩子了,改了也没用,这是人性。”
…
很理性的说,这样活在自我中心的人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圈子。至于是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又愿意去知道呢?可巧的是,小D明显得觉察到宿舍的氛围(可不么,都撕破脸皮了),但还是选择了碌碌。
我不愿深思这个所谓的站队,虽然不理解和一个为人如此的人一队,但如果非得让我站队,那我宁愿站小A。我一开始并不太喜欢小A,说话太直,有一种类似于怼人的冒犯感。甚至是觉得小A不喜欢自己,在排斥自己。可是后来才发现,小A只是纯粹的喜欢有话直说,心性并不坏。有时候,也会为这样直白的人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大家都懂这种人以后或许会吃这话直的亏,但是人家要是能在这种情况下挺过来,必成大器。
相反,如果是碌碌,也许现在可以占一些小便宜,达到了心理上“我嘴强打架强,宿舍第一人。”的自我满足。但是真正愿意与之交心的人,我估计“知音难觅。”
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从不觉得这是错。
明明是自己的问题,甚至觉得别人冤枉自己而委屈,反思自己的做法觉得没有任何不对,都是别人的错。以至于开始感觉自己被排挤似的,于是选择先主动干些公共的活计刷刷好感,再试探着问:“我是不是改了好多?”,然后得到别人的肯定回答后明白一切(先前这样会显得不合群),最后重新刷新了众人的好感度。自己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哪怕一切又回到起点,碌碌只需要再重复一遍又一遍,“我改了”“我会再改”“已经改好了很多”…这种本质上不变的话术将会轮番上演,因为“自己的做法觉得没有任何不对。”的坚定信念只会让碌碌表现出“合群”的一面。
永远不会冲你发火的人要远离,要么是极度没有自我主见的“浮萍”:随波逐流。要么是怀揣不轨心思的“猪笼草”:暗藏杀机。
究其本质的话。
碌碌的做法很“人性”。那我自身有没有也沾染到这种“人性,是否没有及时清理心上的杂草,才会专注于碌碌为人。
从而忽略了其碌碌呢?
但是每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事,都让我觉得“人性之恶,永远会超乎你的想象。”
碌碌可以像披上人皮的画皮,哪怕心怀鬼胎,也可以装模作样的与之前打的头破血流的舍友一起参加聚餐。
碌碌可以无辜的表现出“我忘了”“事情很急”,而正是所有人都办完了经验丰富之际。于是可以开玩笑地直说“谁电脑好使借借我?”巴不得有人与之共苦。
作为一个看客,有时连我自己也觉得神经质,为什么对一个舍友这么苛刻?后来,从碌碌一开始的作为便可以看出,人家或许从没认真的将自己当作舍友。但是这也是人家的权利,不以真心换真心的人多如牛毛,看清本性,敬而远之便好。
有时候遇上这种人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我也发觉自己的心性更加坚韧了。可以把碌碌当作一面镜子,从中侧面来警醒自己。
但是我还是觉得碌碌似乎有意无意在模仿自己,这是个自恋的认知,甚至是过于看得起自己了。毕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况且我也不是什么值得模仿的标准榜样。但是碌碌的行为着实令我不解。就拿我们现在的关系,上课生怕自己孤身一个,非要凑到我或者小D(宿舍长)和小E两个人的边上。感冒的我觉得鼻子堵,用嘴呼了一口气。也许被她理解为叹气,当即也叹气一声。其余种种皆似捕风捉影,但这种阴魂不散的感觉实在令人窒息。
尤其是碌碌随时随地的发嗲,让人诟病。连猫猫都知道只可以对亲近的人露出肚皮,而碌碌却毫无自知,“呀,吃个饭饭吧。”“嘿,上我的床床了。”听起来有些可笑,这是我当时无意中说在家逗小孩时会说:“吃饭饭啦。”“拉臭臭去了。”可不知怎么叫碌碌学去,天天念叨。
一个让自己觉得很可爱的人绝不会是这样的到处装腔作势,而且从人的本质本源上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发嗲当然可以,前提是中间有爱。否则,这和野猫在外头叫春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碌碌是学我,可我从来也只会对我所信赖和喜欢的人表现依赖。拿逗小孩的把戏来伪装自己,不仅不似天真,反倒更加堕落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