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安息军》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李沐嵩太宗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黎堍”,喜欢现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将整个西域大地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安息城的城墙上,一位满身血污的将领目光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他的身旁,是一群同样疲惫却依旧眼神如炬的士兵,手中紧握着破损的武器,身上的铠甲千疮百孔,却仍在风中发出铿锵之声。他们脚下的土地,浸染着无数战友的鲜血,而眼前,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异族大......
无广告版本的现代言情《安息军》,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李沐嵩太宗,是作者“黎堍”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后来嵩太宗亲临战场,率领精锐骑兵,耗时七年,才获得西域各国的臣服。嵩太宗在西域择一良地建立安息城,寓意“安土息民”,祈求国家社稷安定,百姓修养生息。同时并安排年轻亲信霍无疾,作为第一任安息城大将军,统兵十万,除安息城两万驻守军之外,其余均安置在朔北走廊,确保王朝与西域来往畅通无阻。而后,又采取商业贸...
阅读最新章节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将整个西域大地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安息城的城墙上,一位满身血污的将领目光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他的身旁,是一群同样疲惫却依旧眼神如炬的士兵,手中紧握着破损的武器,身上的铠甲千疮百孔,却仍在风中发出铿锵之声。他们脚下的土地,浸染着无数战友的鲜血,而眼前,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异族大军,遮天蔽日。这位将领,便是李沐。此刻,他心中清楚,这或许是安息军最后的坚守,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嵩王朝的忠诚与对这片土地的不舍。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沐的思绪飘回到了多年前,那是他初入安息军的时光,那时的嵩王朝,是何等的强盛,而他们的使命,是如此的荣耀……
嵩朝建国之初,西域各国的势力较大,且时有侵扰边境之举,影响嵩王朝西北疆域稳定。建宁十四年,嵩太宗在平定内忧之患后,命大将军赵彦率领大军十万前往征讨。战争初期,因为军队中大多军士初入西域,频频战败。后来嵩太宗亲临战场,率领精锐骑兵,耗时七年,才获得西域各国的臣服。嵩太宗在西域择一良地建立安息城,寓意“安土息民”,祈求国家社稷安定,百姓修养生息。同时并安排年轻亲信霍无疾,作为第一任安息城大将军,统兵十万,除安息城两万驻守军之外,其余均安置在朔北走廊,确保王朝与西域来往畅通无阻。而后,又采取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措施以稳固对西域的统治。嵩太宗的理想盛世终于在西域安定之后,初见雏形。
可惜天不遂人愿。衰老与死亡永远是帝王的敌人。胸怀壮志的嵩太宗,他的生命在元鼎三年落下了帷幕。但他的子孙却并不昏庸,没有像历史上的个别王朝一样,重复二世而亡的短命结局。嵩太宗心中的盛世终于在他的孙子——嵩玄宗的手中实现。史称“景乐盛世”,那个时代的一位诗人曾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诗句描述王朝的繁荣与昌盛。与此同时,西域在霍无疾的治理下,各族和平相处,商贸互通有无,人们已经远离的战争所带来的伤痛,过上了和睦的幸福生活。但世界上从来没有永久的幸福,它与痛苦是时间长河中形影不离的双生子。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李沐,便是“景乐盛世”余晖中的一员。
在景乐末年的西域大地,大嵩安息军威名赫赫,守护着西域大地的安宁。李沐,一位年轻的校尉,在这荣耀之师中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彼时,大嵩国力强盛,安息军与当地百姓和谐共处,共同见证着大嵩文化与西域风情的交融。李沐每日与战友们巡逻、操练,手中的横刀和腰间的宝弓,是他最亲密的伙伴,陪伴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热血。
校尉一职,在安息军的军事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李沐负责管理一个营的士兵,平日里,他不仅要组织士兵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提升他们的骑射、格斗等战斗技能,还要悉心关注每个士兵的日常状况,无论是伤病困扰还是生活琐事,都在他的操心范围内。在巡逻任务中,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带领士兵们穿梭于广袤的西域大地,警惕着任何可能威胁西域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现可疑迹象,他要迅速做出判断,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确保商队的顺利通行和当地百姓的安宁。
安息城,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西域大地上。安息城规模虽比不上繁华的都城,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城墙由厚实的土坯和巨石筑成,高大而坚固,岁月的侵蚀在城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瞭望塔,士兵们日夜值守,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守护着城市的安宁。城门厚重而宽阔,由坚硬的橡木制成,表面镶嵌着金属的铆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当夜幕降临,城门缓缓关闭,安息城便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安静地沉浸在夜色之中。
走进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地面由石板铺就,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磨损,但依旧整洁有序。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店铺,有售卖精美丝绸的绸缎庄,那些色彩斑斓的丝绸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还有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瓷器店,瓷器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展示着嵩王朝高超的工艺水平。除此之外,还有香料店、兵器铺、酒馆等等,应有尽有。
集市上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们操着各种口音,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有高鼻深目的西域人,带着他们的特产,如珍贵的宝石、优质的皮毛;也有来自中原的商人,带来了茶叶、药材等货物。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一幅独特而又和谐的画面。
城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西域和中原的特色。既有穹顶式的房屋,墙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描绘着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场景;也有飞檐斗拱的楼阁,雕梁画栋,彰显着嵩王朝文化的韵味。
安息城的百姓们热情好客,他们与安息军相处融洽。每当李沐和他的士兵们巡逻归来,百姓们总会热情地送上食物和水,表达他们对安息军的感激之情。而李沐也时常与百姓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故事。
那是一个烈日高悬的午后,李沐像往常一样带领着麾下士兵在路上巡逻。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沙地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和骆驼的嘶鸣声。李沐心中一紧,立刻带领士兵们策马疾驰而去。
赶到事发地点,只见一支嵩王朝的商队正被一群凶悍的马贼团团围住。马贼们手持利刃,大声叫嚣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而商队的护卫们则围成一圈,竭力保护着身后满载丝绸、瓷器等珍贵货物的骆驼。但他们人数明显处于劣势,且在长时间的对峙中已显露出疲态,形势岌岌可危。
李沐迅速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和双方的局势,心中瞬间有了主意。他低声命令一部分士兵悄悄从侧翼包抄过去,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人正面迎敌。随着一声令下,李沐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锋利的横刀,向着马贼冲了过去。士兵们紧随其后,齐声呐喊,气势如虹。
马贼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便回过神来,仗着人多势众,妄图顽抗。李沐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手中横刀上下翻飞,寒光闪烁,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他身形矫健,巧妙地避开马贼们的攻击,同时精准地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拼杀。
与此同时,侧翼包抄的士兵们也已就位,他们突然从马贼背后杀出,一时间,马贼们腹背受敌,阵脚大乱。李沐瞅准时机,瞅见马贼首领正试图逃窜,他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嗖” 的一声,利箭带着凌厉的风声射向马贼首领,正中其咽喉。马贼首领惨叫一声,从马上坠落,一命呜呼。
群龙无首的马贼们见状,顿时惊恐万分,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李沐带领士兵们乘胜追击,将大部分马贼歼灭,少数漏网之鱼也被吓得落荒而逃。
商队的人们劫后余生,纷纷围拢过来,对李沐和他的士兵们感激不已。商队首领紧紧握住李沐的手,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若不是校尉大人及时赶到,我们这次可就全完了,嵩王朝有你们这样的将士,真是我们百姓的福气!” 李沐微笑着安抚众人,又仔细检查了商队的货物和人员情况,确认一切无恙后,才放心地继续踏上巡逻之路。
经此一役,李沐的威名远扬,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听闻他的名字,都忌惮三分。而李沐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将继续守护着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守护着国家的荣耀与安宁。
然而,景乐十四年,风云突变,燕晋之乱的战火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席卷了中原大地。燕王王、晋王因为对朝廷削藩政策的不满,率领叛军,以雷霆之势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繁华的城镇化为废墟。消息传至西域,整个安息军大营都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之中。
朝廷的加急军报如雪片般飞来,声声催促着安息军主力即刻回援,以解中原之危。李沐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后,大营内顿时一片忙碌。士兵们匆忙收拾行囊,整理武器,他们的脸上满是不舍与担忧。不舍的是这片他们守护多年的西域土地,担忧的是中原战局的严峻和未知的命运。
很快,部队中的大部分将士在匆忙之中踏上了归程,扬起的尘土在大漠中久久不散。而李沐和寥寥数人则被留下来,肩负起坚守西域的重任。望着战友们远去的背影,李沐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
异族一直对西域虎视眈眈,此刻见安息军主力东调,瞬间露出了贪婪的獠牙。他们联合其他周边势力,如同饿狼般疯狂地扑向安息城。一时间,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天,西域大地再次陷入了战火的深渊。
李沐和剩下的战友们,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军,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那是对嵩王朝的忠诚,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守护。在兵力悬殊的绝境之中,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顽强抵抗。
战场上,黄沙漫天,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李沐挥舞着那把陪伴他多年的横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冲向敌军,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千钧之力,每一次劈砍,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和鲜血飞溅。
身旁的战友们则手持长枪,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枪阵。长枪如林,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是在向敌军示威。当异族的骑兵如潮水般冲锋而来时,枪阵如同一堵坚固的城墙,一次次将敌军的骑兵逼退。尽管敌军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尽管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但枪阵始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