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昨日书》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喜欢面包树的神”,主要人物有程肃叶昭,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博物馆的恒温恒湿系统发出细微的嗡鸣,程肃的镊子悬在半空,呼吸凝在防尘口罩里。修复台上躺着半片元代青花瓷,钴蓝缠枝莲纹在冷白光下泛着幽光。这残片是他上周在古玩市场淘来的,摊主说来自叙利亚某处战乱区。\...
程肃叶昭是现代言情《昨日书》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喜欢面包树的神”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博物馆的恒温恒湿系统发出细微的嗡鸣,程肃的镊子悬在半空,呼吸凝在防尘口罩里。修复台上躺着半片元代青花瓷,钴蓝缠枝莲纹在冷白光下泛着幽光。这残片是他上周在古玩市场淘来的,摊主说来自叙利亚某处战乱区。...
昨日书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博物馆的恒温恒湿系统发出细微的嗡鸣,程肃的镊子悬在半空,呼吸凝在防尘口罩里。修复台上躺着半片元代青花瓷,钴蓝缠枝莲纹在冷白光下泛着幽光。这残片是他上周在古玩市场淘来的,摊主说来自叙利亚某处战乱区。
"当啷"一声,金属托盘撞在门框上。程肃抬头时,防尘帘被掀起的弧度刚好让夕阳斜切进来,那个身影背着光,白大褂下摆被穿堂风卷起,像极了十五年前图书馆窗边翻飞的窗帘。
"听说你这里有件特殊的残器?"声音带着砂纸打磨的质感,尾音却像瓷器开片的裂纹般轻颤。程肃的镊子尖在瓷片上划出细小刮痕,他看见女人左耳垂上淡褐色的旧伤疤,形状像半片柳叶。
防尘帘完全落下时,光晕从她身上褪去。叶昭的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三支不同型号的羊毛笔,袖口沾着靛青颜料,和当年在文物修复室打翻颜料瓶时染上的痕迹如出一辙。
程肃的喉结动了动,消毒酒精的味道突然变得刺鼻。他指向工作台对面的显微放大镜:"需要看断面还是釉层?"
叶昭的指尖掠过青花发色最浓处,那里有枚指纹状的窑裂。2008年春天的记忆突然在修复室里漫开,那时他们还是中央美院的学生,总在深夜溜进文物修复室。她记得程肃的睫毛在放大镜框上投下的阴影,记得他手腕悬停三小时修复明代德化瓷时,自己在他颈后呵出的白气凝成细小的水珠。
"这是阿勒颇老城区的物件。"她触碰瓷片边缘的烟熏痕迹,"去年春天,政府军和反叛武装在那里巷战,流弹打穿了奥斯曼时期的陶器作坊。"
程肃的瞳孔收缩了一下。他注意到叶昭右手小指戴着银质护具,那是长期握笔导致的腱鞘炎症状。她无名指上没有戒指,这个发现让他的镊子尖在瓷胎上戳出个浅坑。
显微镜头将青花瓷断面放大到像素级别时,程肃在钴料堆积处发现了丝状金线。他调整环形补光灯角度,那些金线竟在暖光下拼出波斯文字母——这是十四世纪伊利汗国流行的密写技法。
"紫外线灯。"叶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时,程肃才发现自己把心里想的说出口了。她递来的便携式UV灯管还带着体温,金属外壳上布满划痕,靠近开关的位置有个弹孔状的凹痕。
冷紫光线扫过瓷胎的瞬间,那些金线突然化作细密的诗句。程肃的波斯语还停留在能辨认契约落款的水平,但"شکسته دل"(破碎的心)这个词像根倒刺扎进视网膜。叶昭的呼吸突然变得不规律,白大褂衣料擦过他手肘时,他闻到硝烟混着橙花水的味道。
"这是《哈菲兹抒情诗》第79首。"她指尖悬在发光的文字上方,投影在瓷片上的阴影仿佛在抚摸诗句,"被俘的月亮在陶轮上哭泣,每一道裂痕都是通往你眼睛的运河。"
修复室突然响起防空警报般的蜂鸣,恒温系统因电压不稳自动重启。黑暗降临的刹那,程肃看见叶昭左腕内侧有暗红色疤痕,形状像朵未绽放的桃花。十五年前首都机场的晨雾里,他曾把护身符塞进她掌心,那是用明代斗彩碎片镶嵌的桃核。
"当时迫击炮弹在阿勒颇市场爆炸,"叶昭在黑暗中说,声音像在修复一件布满开片的宋瓷,"弹片擦过摄像机镜头,把取景框里的清真寺尖塔削成两截。"
应急灯亮起时,程肃发现她正用手术刀清理瓷片内部。放大镜下,陈旧的黏合剂里掺着金粉——这是日本金缮技艺中"寂の継ぎ"手法,刻意保留修复痕迹的哲学。
"2015年春天,我在大马士革旧城见过这种修复方式。"程肃用竹镊挑起半粒金粉,它坠落在黑色衬布上像颗微型恒星,"但金缮需要生漆做底,战乱地区根本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