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尘黄婉夕是《听见记忆在发芽》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苏承祖”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一、怀表停摆的时光】梅雨季的第七天,旧书店的除湿机又罢工了。黄婉夕蹲在桐木箱前整理旧物,发梢沾着经年累月的书蠹尘。黄铜怀表躺在靛蓝扎染布上,玻璃表蒙裂出蛛网纹,像被泪水浸透的瞳孔。这是今早从拾荒老人手里收来的,表面凹痕处还粘着半片干枯的......
《听见记忆在发芽》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陆尘黄婉夕,《听见记忆在发芽》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现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黄婉夕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帘,忽然被扯进某个错位的时空——十六岁的她浑身湿透地冲进巷口,却见少年正在暴戾地撕扯腕间绷带。“你当时说……”陆尘的声音从现实与记忆的夹缝传来,“伤口要裹得像端午的粽子。”锦缎上的银针突然刺破指尖。血珠滴在金线朝颜上时,后院的陶瓮传来异响...
听见记忆在发芽 阅读精彩章节
“当年为什么选第二颗纽扣?”他突然问,指尖抚过作文本上晕染的墨渍。
晾晒的课本在风里翻动,四年级的日记本摊开在七月暴雨那页:“薄荷味的姐姐说,第二颗纽扣离心跳最近……”
黄婉夕的顶针在锦缎上划出细痕。
她转身去取丝线盒,樟脑气息里混进陆尘身上的忍冬香。
针线穿梭间,那些熔毁的朝颜花渐次苏醒,露出藏在花蕊里的秘密——金线缠着根蓝白发带,褪色的蝴蝶结与黄婉夕学生证上的如出一辙。
惊雷猝不及防炸响时,陆尘正读着修复好的日记。
2007年6月18日的字迹格外凌乱:“小沉偷跑去雨巷等了三日,高烧中仍攥着半枚纽扣。医生说那伤口处理得极好,像包扎一件珍贵的瓷器……”
雨点砸在瓦片上,奏出与当年别无二致的鼓点。
黄婉夕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帘,忽然被扯进某个错位的时空——十六岁的她浑身湿透地冲进巷口,却见少年正在暴戾地撕扯腕间绷带。
“你当时说……”陆尘的声音从现实与记忆的夹缝传来,“伤口要裹得像端午的粽子。”
锦缎上的银针突然刺破指尖。
血珠滴在金线朝颜上时,后院的陶瓮传来异响。
两人冲进雨幕,看见瓮盖在蒸汽中跳动,粽香混着雨腥味酿成奇异的芬芳。
陆尘徒手掀开瓮盖的刹那,黄婉夕瞥见他掌心新月形的烫疤——与她珍藏的粽叶蛀痕完美契合。
蒸腾的白雾里,十二只青粽如莲绽放。
陆尘捞出那只系着红绳的,剥开时滚出把黄铜钥匙:“青石巷17号阁楼的,今早刚配的。”
黄婉夕的耳坠在雨里晃成虚影。
她想起昨夜修复的怀表,秒针总在七点十五分战栗。
这个时刻在陆尘的作文本里反复出现:“父亲摔门而去的时刻,母亲给怀表上发条的时刻,遇见薄荷味姐姐的时刻……”
暴雨将世界浇成模糊的水彩画。
陆尘忽然解开衬衫第三颗纽扣,心口处纹着枚蓝白校徽:“去年在旧物市场找到的,和你学生证上……”
他的话被淹没在惊雷里。
黄婉夕的银顶针滚落陶瓮,在粽汤中漾起细小涟漪。
当她的手指触到那枚校徽,十六岁的雨声突然穿透时光的壁垒——少年在昏迷前塞进她掌心的不是铁盒,而是枚染血的校徽,背面刻着极小极小的“谢”字。
暮色四合时,他们蹲在檐下抢救淋湿的课本。
陆尘的白衬衫透出背脊的轮廓,让黄婉夕想起作文本里稚气的比喻:“姐姐的骨节像未长开的青竹。”
此刻这株青竹正在她余光里舒展,将四年级的日记本举到灯下:“看,这里藏着我们的对位法。”"